◆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認為,社會應及早為子女有意移民的「留港長者」提供支援,協助他們適應子女移民後的生活。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近年個別市民移居外地,其長輩基於各種原因選擇繼續留港生活,這批「留港長者」的生活質素及健康備受關注。年過八旬李婆婆原本與女兒同住多年,不過,去年底女兒移居新加坡,自此令婆婆成為獨居老人,所有生活瑣事需要自行處理,無助感來襲。有調查發現,近七成「留港長者」有抑鬱傾向,比子女都在港生活的長者多出三成。調查機構表示,子女移居外地是對長者的一次嚴重創傷,他們的社交及情緒健康均出現顯著惡化,需要社會加強支援。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進行「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203位長者,發現近四成受訪長者有子女在2020年或以後移居外地,當中超過六成長者失去「最主要照顧者」。

面對子女移居外地,長者除了內心百感交集,生活亦面臨各種轉變。83歲的李婆婆亦感同身受。她一直與女兒鄒女士同住多年,相依為命。不過,去年底女兒移居新加坡,臨走前把家中的煤氣爐更換為電磁爐,減低火警風險,還教李婆婆使用視像通話,以便保持聯絡。

但獨居的李婆婆仍要面對諸多生活問題,例如要獨自覆診、準時繳交水電雜費等。她說:「家裏經常出現滲水情況,以前都係阿女搵人解決,但現在我要打電話搵人,搵咗四五個水電工人才能解決。」

婆婆頓失依靠 盼獲機構協助

雖然對於女兒遠走他鄉,李婆婆大感不捨,更失去依靠,但身為父母,她不願束縛子女發展,惟有獨力承受苦楚,「希望自己能保持健康,有能力自我照顧,但一些生活瑣事仍希望有機構提供協助。」

該服務處順利長者鄰舍中心主任翁偉承引述一宗個案指,兩名年屆80歲的雙老長者同住,患有聽障的老翁需要照顧中風的妻子,女兒後來移居外地對於他們是一個嚴重的創傷,「女兒想帶他們一起走,無奈兩位老人家都選擇留港。」老人家都覺得「女大女世界」,唯有選擇放手,「其實很多長者,一來是自己年紀大,外地生活未必適應,二來他們的朋友圈子都在香港,捨不得離開。」

服務處企業拓展及研究部研究及倡導幹事陳志慧指出,近八成「留港長者」的社交孤立屬高風險,約四成人出現記憶變差、經常失眠及影響日常開支,並減少逛街及到茶樓等消閒活動,認為社會有需要為這類長者提供支援, 協助他們適應新生活。

該服務處將於今年8月推出「社區好幫手—支援留港長者服務計劃」,提供電話熱線,識別「留港長者」的服務需要,同時亦會組織義工及團體為「留港長者」配對,以及增加「留港長者」社區支援的服務認識,讓他們能在社區安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