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為配合今年即將推行的垃圾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措施,環境保護署由去年開始推出「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成效顯著,擬推廣至全港的屋邨。該署昨日在創科展上介紹一款智能回收桶,它能消除異味,更有儲積分功能,市民只要掃一掃二維碼便能累積積分,換領禮品。

去年10月開始,環保署開展為期18個月的「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首先在5個公共屋邨共約30座樓宇陸續設置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收集到的廚餘會運往O·PARK1處理,將其轉化為能源和堆肥。環保署表示,涉及的公共屋邨中接近四成的市民參與計劃,並有約20%的市民每天持之以恒使用智能回收桶。

環保署昨日展示了智能回收桶的操作。市民首先用「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或者積分卡啟動智能廚餘機,並掃描「回收二維碼」。當頂門打開,就可以把廚餘倒進智能廚餘機。該回收桶設有除味裝置,市民並不會聞到異味。在回收完成後,積分會自動存入「綠綠賞」賬戶,方便市民儲分換禮品。

環保署期望逐步擴大廚餘收集網絡,提供誘因鼓勵居民參與,提升處理廚餘的能力,包括持續發展廚餘的各項回收基建,以及在適當的污水處理設施推行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將廚餘循環再造成可再生能源,藉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逐步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