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蔡偉權和他的作品《人遊於港》。
◆藝術家陳惠立和他的作品《路過蜻蜓》。
◆蔡偉權將香港藝術館藝術廣場變為可供遊人休憩的公共空間。 黃依江 攝

近日到訪尖沙咀的遊客一直絡繹不絕,位於星光大道旁的藝術館也成為遊人流連之地。香港藝術館亦推出展覽「游·遊」,邀請兩位香港藝術家分別創作兩組大型戶外裝置作品,於藝術館前方的藝術廣場展出,讓公眾重新想像毗鄰的海港。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表示,近年香港藝術館一直聚焦呈現藝術世界的多元化,不僅選用新的藝術手法來演繹傳統古來的藝術,也希望藝術可以更多地聯結生活:「因此,我們也想更多地與香港藝術家合作,希望就一些聯結生活的題材,大家一起咀嚼、創作,來演繹這些題材帶來的所思所想。」

相信不少路過的觀眾已經留意到陳惠立的作品《路過蜻蜓》,他一直以游泳池作為其創作核心,今次將藝術裝置游泳池帶到尖沙咀海旁「開箱」,營造出一個奇幻玩味的公共游泳池場景,遊人可親身踏進藝術館前的巨型游泳池之中,也進入藝術家的想像世界。回溯至其個人記憶和在游泳池的經歷,陳惠立以耐人尋味的語調賦予游泳池一套獨有的美學,透過裝置布局、聲音、光暗、天氣及觀眾的介入,在這開放空間中描繪出一個不斷轉變的場景,為陌生人編譜出一幕幕相遇的情節,令虛空安靜的布局變得充實。游泳池牆身的馬賽克磚在日夜閃爍微光,當中交疊的太陽椅和不定時的廣播喚起了隱藏在公共空間中更微妙的氛圍。

藝術家兼建築師蔡偉權則將維港兩岸的地標建築縮小為作品《人遊於港》,將每一道風景映入遊人眼簾。 他創作了六組形態不一、亦動亦靜的藝術裝置,作品糅合本地建築特色,以維港兩岸地標性建築的外形及外牆設計為靈感,將香港文化中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等打造成遊人可以「坐得到」的香港地標,將香港藝術館前方的藝術廣場變為可供遊人休憩耍樂的公共空間,讓人在煩囂中忙裏偷閒。藝術裝置上的屏風裱起了一幅幅維港兩岸地標建築的圖紋細節,呈現充滿香港特色的當代建築設計美學。

「游·遊」戶外裝置展覽現正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香港藝術館前方的藝術廣場展出,展期至明年三月二十四日。 ◆文:黃依江 圖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