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叔公」是父親的叔父,也就是祖父的弟弟。「二叔公」是祖父的二弟,而「二叔婆」就是「二叔公」的老婆。

「二叔公」除了上述身分之外,筆者認為「二叔公」還有以下的身分:

易熟公;易縮公;易贖公

要探求這些「二叔公」稱號的來歷,讓我們先來看看「二叔公」這個老人家的特質:

●身體狀態一般,大多有「眼懵」(視力不清晰)、「耳聾」(聽覺出現問題),「甩牙」(牙齒脫落)的情況。

●冇記性(善忘、記憶力衰退),因而很快很容易忘記剛做過的事情。

●老態畢呈、手腳緩慢、有點忙亂、帶點愚昧,因而在做一些小事情時都會「論論盡盡(笨手笨腳)」(「論盡」可能是由「老態龍鍾」中的「龍鍾」音變而成。)

●膽小、怕事、保守,因而面對一些小事情也誠惶誠恐。

●有時會「以老賣老」。(以老賣老指自以為年紀大,閱歷豐富,而看不起別人;以及自覺別人,尤其親人及後輩,須格外尊重和遷就他們。「倚老賣老」才是正寫,「以老賣老」、「恃老賣老」均為誤寫。)

●友善、隨和、睦鄰。

●安分、實幹。

基於上述部分特質,筆者有以下的推算:

舊時年長一輩生活休閒,閱歷豐富的他們大多「好人事」(指友善、隨和、易商量,不斤斤計較,其中「事」讀「史」),因而「易」與鄰居「熟」絡。無怪人們一有需求便想起「隔籬二叔公」——「隔籬」那個「易熟公」,正是「吊起手」時須找的最佳對象了!(「起手」即「着手/下手」。「吊起手」指某人正着手進行某項工作,而「吊起手」就是「要起手」的詼諧說法。)日常生活中,「二叔公」和「二叔婆」扮演相似角色;分別可能是人家有大事時多會找「二叔公」,有較小事時則會找「二叔婆」。

年長一輩一般怕事,尤其避免與人有金錢和財物的瓜葛,所以有點兒風吹草動就很容「易」退「縮」。由於「二叔」是「易縮」的諧音,有人會借「二叔公」來作為那些「易縮公」的暗語。

「朝奉」原為一低級官員,可諸侯覲見皇帝均須經他辦理。口語中,「奉」讀「俸/風1-2」。人們會叫「當舖」管事做「二叔公」,其正名是「朝奉」,負責估算客人抵押品的價值。至於為何「朝奉」有「二叔公」這個外號,坊間流傳如下:

舊日鄉下人遇有周轉不靈,便向「隔籬二叔公」江湖救急,「二叔公」雖予幫忙,惟或多或少也要有抵押。流傳之下,經營押物貸款的當舖的管事便稱作「二叔公」。

筆者的看法則如下:

舊時的人在周轉不靈時大多會典當物品,待手頭鬆動時,便拿當票往當舖交贖款;只要不逾期,物品立刻到手。換言之,抵押品是「容易贖回」的。基於「易贖」的情況,人們基本上不把往當舖看成一件不光彩的事,只是把物品暫時存放在當舖而已。由於「二叔」是「易贖」的諧音,又因朝奉全為年長男性,人們就叫朝奉做「二叔公」(「易贖公」)了。說到底,直說「光顧當舖」總有點難為情,人們便叫典當的行為做「搵二叔公」了。

對於需要典當的人,一般人或報以奇異的眼光。其實用這種方式去暫時解決私人財務問題並無不光彩,所以廣東人就有句:

有當有贖,上等之人

此話還有一個相類的版本:

有借有還,上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