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亮

王正亮,在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初中已接觸玄學,後得佛法老師傳授陽宅風水及文王卦。直到2013年,通過禪定悟出與際遇相應之姓名學,依此因緣,公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

一個哲理,一套思想體系,希望能傳承下去,像火把點火一樣發揚光大,需要很多助緣。除時勢造英雄外,繼承者的情操、資質和更重要的是對傳承的擁護和仰望。

凡此種種的要求,說難?實在不易。但看似無規律、巧合的效果,實是與五行的力量有關,在未說宋程朱理學前,我先想說一個學生事例。

我有一學生,是經營補習社生意的,他姓「黃」,姓名五行是丁火,自從他改姓名後,全名的五行變成丁火乙木和甲木,所以此姓名就成了乙木和甲木生我的丁火,生即生扶及支持!而乙木是8劃,甲木則是3劃及13劃,說也神奇,有天我這位學生在抄每班的學生名錄時,竟發現他的補習社招來的學生,大部分不是8劃、3劃,就是13劃的姓氏,如林姓、楊姓等。更重要的是此類筆劃的學生們,皆非常聽教聽話,相比非8劃、3劃及13劃姓氏之同學,則屬態度不佳,重視心低的學生們!簡單來說,難教育!

這與將要說的程朱理學,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程朱理學,其思想體系必然是繼承周敦頤,而周敦頤的姓名五行則是乙木壬水和癸水,即成了水生木格局的姓名。而水在內卦及外卦位,即自己無論親信及外人皆容易得到他們的助力!

而程顥、程頤及朱熹,則繼承了周敦頤的哲理「太極」概念,認為太極除是宇宙的本體外,他引用了道家思想闡釋儒學,並建立了理學的宇宙論。

根據補習社的例子,如果對禪悟筆劃五行有認識,不難發現程顥姓名五行「丁壬」、程頤是「丁癸」,而朱熹則是五行「癸癸」,而壬水是11劃的字,癸水則是6劃和16劃的字。

故所謂「巧」,實在不「巧」,周敦頤不就是需要壬和癸的生扶嗎?

可將宋朝理學發揚光大,其內涵主要蘊藏理學作為一種倫理道德,是反映統治階級利益的官方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武器;它作為一種學術思想和哲學體系,又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到較完備階段的產物。

宋代的理學,又稱道學、新儒學,它以儒學為中心,融會佛道而形成。這種思想以「理」或「天理」為宇宙萬物的本體,作為人們思想、行為的根本原則,所以稱為理學。它又以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為基本內容,以明道為目標,繼承古代的道統,所以稱道學。宋代理學以程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即所謂程朱理學。

二程理學體系的核心是理或天理,並把它作為宇宙的本源,說它是先於一切事物而存在的,一切都是理產生的。二程用理來解釋一切,認為封建倫理道德如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婦之道都是天理的體現。二程進一步要求去掉慾求。有人曾問程頤,家貧的寡婦是否可以再嫁?他認為餓死是小事,失節可就是大事了。這就是「存天理,去人慾」的主張。

南宋的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他是二程的四傳弟子,一生精力用於著書講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最大的哲學家。他完成了儒學的復興,形成了與漢唐經學不同的新儒學體系。他進一步把「氣」引入了理學,並從理與氣的關係上探討天地萬物的哲學意義。

他認為理是萬物的本體,而氣則是金、木、水、火等構成萬物的材料。理和氣兩者相依相存,但理先於氣,氣依理而存在。萬物有萬理,萬理的總和就是太極。萬物的形成依賴於氣,氣又是理的表現。

朱熹把儒學的倫理綱常加以新的解釋,賦予了新的內容,他使三綱五常理論化,又在二程的基礎上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觀,這成為禁錮人性的封建倫理規範。他創造的一套體系嚴謹的新儒學思想,成為宋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

朱熹還是著名教育家,一生講學不輟,先後在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等地講學,培養出了大批儒學弟子。他編著的《四書集注》,後來成了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理學對中國的社會政治、傳統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