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小交響樂團主辦的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經過四日三輪的激烈賽程後,於2023年3月26日的三甲決賽中,由來自委內瑞拉、29歲的巴拉斯(Rodolfo Barráez)奪得冠軍及樂團大獎,亞軍及現場觀眾大獎得主為33歲的台灣指揮吳曜宇,他同時獲得評審團即場決定增設的新委約作品最佳演繹獎;季軍則是31歲、來自以色列的梅靈(Mikhail Mering)。而網上觀眾大獎則由來自委內瑞拉的帕狄尼諾(Abner Padrino)勝出。
香港小交響樂團於2018年舉辦首屆指揮大賽,回響不錯。原定四年一屆,去年因疫情關係而無法舉行而在公布第二屆舉行日期,接受報名時仍獲得近200名來自45個國家及地區的指揮家報名,反應相當熱烈。而看場刊介紹,最後入選16 強的參賽者,來自更多不同的地區,較第一屆更多元,而且都是實力相當的,當中大多已有獎在身,有些更在不同的著名樂團任職指揮工作,顯示香港國際指揮大賽在國際樂壇有一定地位。
以上都是一些客觀的資料觀察。作為三輪比賽的座上客,看到樂團在整體的安排及處理上,都花過心思。而樂團樂師在面對連日的排練及演出——與平日演出面對一位指揮不同,比賽期間是要面對多位指揮不同的要求,是一大挑戰,但他們依然應付自如,實在難得。雖然唯一的女參賽者、來自中國內地的崔琳涵,以及香港代表許榮臻都無緣三甲,個人來說覺得可惜,但參賽者的平均水平甚高,那是非戰之罪。
這次指揮大賽除了看到高水平的指揮及樂團出色的演出,讓香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以至評審團成員,有加深認識的機會,更叫人驚喜的是,它成功地說好香港故事!
首先,今屆延續上一屆的做法,在準決賽中安排了一位香港獨奏家參與協奏曲部分的演出,這除了考驗參賽者與獨奏家合作的能力,也藉着社交媒體的現場直播,向國際樂迷推介本地的演奏家,今屆邀請的是年輕的小提琴家、去年香港小交響樂團主辦的「小提琴新星選」冠軍得主范曉星。此外,更為冒起的年輕作曲家提供創作及在國際樂壇曝光的機會,今屆便委約本地作曲家鄺展維特別為指揮大賽撰寫新曲《無限掌中置》——這也公平地考驗了三位決賽者,因為是全新作品,沒有誰有機會之前指揮過或作準備。
此外,現場觀眾水平也高,沒有人胡亂拍掌,大都安靜地聽,不少更很認真地在場刊內給觀眾預留的筆記欄寫下心得,對參賽者在台上的說話或表現均有反應,在現場很能感受到台上台下的互動。而休息時偶爾會見到觀眾跟淘汰了但會前來觀戰的參賽者,又或主辦機構的工作人員交談,整體氣氛是認真而親切,不是冷冰冰的主辦機構、參賽者和觀眾涇渭分明的關係。
指揮大賽將香港放在國際樂壇顯眼位置,展示了香港有樂團具備舉辦這類國際賽事的能力,更成為中西樂界加深交流的橋樑,成功拓闊了亞太區大型指揮比賽(西樂)這片空間。但說指揮大賽說好香港故事,可看評審團成員之一、國際知名指揮家呂紹嘉賽後於社交媒體的說話,他盛讚主辦者香港小交響樂團對16位參賽者的接待,不論晉級與否,由始至終一視同仁一樣殷勤。更重要的是,他提到樂團在賽後還給16位參賽者安排與包含指揮、樂團行政人員及藝術家經理人的評審團成員有充足會面溝通的機會。這些安排觀眾本來無從得知,也不會替樂團的公眾形象加分,但就真正顯示出,樂團是有仔細考量如何為年輕指揮提供拓闊眼界的機會及發展機遇,並非只為了選出冠軍指揮而已。而這些安排,就是這次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及指揮日後說好香港故事的理據了。 ◆文:駱雅 圖:香港小交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