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雅妮表示,翠屏河活化工程進展順利,預計明年第三季完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 羅肇輪簡介遙控清淤機械人「深水清2.0」的運作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 觀塘污水泵房和建造中的園景平台。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渠務署署長彭雅妮昨日在總結2022/23年度工作時表示,該署近年引入「河畔城市」概念,不單着重於活化河道,更將之擴展至社區空間布局和人民文化層面,在防洪、「藍綠建設」和生態保育的基礎上,打造以河道為中心的優質公共空間,將河道與市民和周邊社區連繫,又引入智慧科技以強化河道的排洪和耐洪能力。她以貫徹特區政府及海濱事務委員會倡議的「先駁通,再優化」理念的觀塘翠屏河活化工程為例指出,該項工程進展順利,預計明年第三季完成。該署率先於今年中開放臨海的7米闊跨河通道,以駁通觀塘市中心和茶果嶺海濱,連同污水泵房上建造中的園景平台,成為區內新的休憩空間,趕及於該處舉辦慶回歸26周年活動。◆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彭雅妮介紹,「河畔城市」概念主要有四大元素,包括智慧科技管理、推動近水文化、豐富生物多樣性,以及發掘河道更多可能性,實踐一地多用。

優化附近設施 增加休憩空間

由於以往較着重排洪能力,令市民對河道產生距離感,因此署方期望透過「河畔城市」概念將目光放遠,在繼續做好防洪和污水處理工作的同時,一併考慮該區整體布局,優化附近設施,大大增加市民可享用的休憩空間。

渠務署於2020年7月開展翠屏河活化工程,彭雅妮昨日帶傳媒到工地參觀。她形容,該項活化工程是契機,可連同其餘兩個改善渠務設施的工程,透過改善布局,將毗鄰河道的污水廠面向河道和維港廠房的範圍,分別後移3米和15米,以騰出土地建造沿河行人通道和翠屏海濱長廊,市民日後可由觀塘海濱經翠屏河跨河通道前往茶果嶺海濱,加強社區連繫。

水泵房上蓋建園景平台

同時,翠屏河毗鄰正進行改善工程的觀塘污水泵房上蓋正建造佔地約一公頃園景平台,將分為5個主題區,設置逾60組兒童遊樂和成人健身設施,她透露屆時將會有「大型樹屋」。

負責翠屏河活化工程的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溫南豐表示,整個工程利用水景、園景和生態概念活化河道,包括使用天然物料鋪設部分河床、在上游位置建造人工濕地、浮島等,再配以智能水閘營造小瀑布效果,日後亦會有6個觀景平台,讓公眾享受近水環境和氛圍,「最重要是能貫通東西海濱整整1.7公里的公共空間。」

由於觀塘污水廠在繁忙時段的用量已接近飽和,渠務署已在泵房興建一個達1.6萬平方米的地下污水調節池,以暫存由觀塘基本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水,並在高峰期過後才經深層污水隧道送到昂船洲污水處理廠作進一步處理。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羅肇輪介紹,雨水經箱形暗渠排出大海,隨雨水沖下的沙石、泥塵,會慢慢在渠內積聚成為淤泥,該署用上遙控清淤機械人「深水清2.0」在地下箱形暗渠內進行清淤工作,無須像過往般派工作人員落渠清理,事前又要做截流及抽水措施,且旱季才能進行,效益太低。

每逢雨季,市民最擔心出現水浸情況。彭雅妮表示,渠務署自1995年至今已消除127個水浸黑點,目前只餘4個,其中薄扶林村的工程預計未來一兩年完成,尖沙咀漆咸道南的工程亦已於去年8月起展開,而餘下兩個黑點的工程則在設計規劃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