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先生回鄉祭祖,將於南京中山陵公開講話。 作者供圖

陳復生

春節過後,轉瞬又快到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清明,也是唯一演變為民間節日的節氣。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競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古時候又稱作掃墓節、踏青節、柳節等,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其兩大禮俗主題。春回大地,萬物叢生,楊柳青蔥盎然,也是植樹的好季節。猶記得每年4月初自北京機場返回市區途中,路旁的楊柳樹隨風起舞,柳絮飄揚,恍似雪花紛飛,堪稱奇景。

自從疫情幾年以來,封關嚴控的措施,讓一眾遊子未能如常返鄉祭祖,如今疫情回穩,生活復常,想今年祭祖活動又再熱鬧起來。慎終追遠,祭拜先祖是清明的民風,是鄉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現,既是孝心,也是責任,更是中華民族亘古的圖騰與精神。

在兩岸復常通關後,喜聞馬英九先生回鄉祭祖,並帶同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青年成員,跟內地學生舉行座談會,作文化交流。整個行程包括前往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造訪南京總統府、孫中山先生故居、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中央政治學校舊址、張自忠烈士陵園等,以及抗戰地點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慶抗戰遺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整個行程可看出他們非常重視抗日歷史,希望學生們認清戰爭慘烈,珍惜和平得來不易。

據說馬英九先生選擇了在南京中山陵作公開講話,意義深遠——我們偉大的愛國者、民主革命先驅、啟動走向共和的孫中山先生臨終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但願這位作為曾經的台灣最高領導人及前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先生是其中一位努力的「同志」。

我對馬英九先生這趟回鄉祭祖充滿期待,希望他務實坦誠。尤其他首次返到他聲稱跟毛澤東主席同鄉的湖南長沙湘潭尋根探源——過去因為疫情、種種的原因……久未能成行的祭祖之旅,終於啟程!

有心不怕遲——這遲來的祭祖,不單止是了尊祖敬宗和親人團聚,更是為了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親情和諧,能夠代代和平共處,凝聚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