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潔鏇(右)表示,降低「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市值門檻至60億元是諮詢後所決定。左為港交所上市科政策主管夏保羅。

新特專科技上市機制月底生效 市值門檻降至60億

港交所(0388)宣布推出「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准許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5類創新科技公司上市,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的企業,下周五(31日)生效。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昨表示,引入的新上市機制,將有助創新領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香港的上市框架。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港交所昨宣布3月31日起,推出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在《主板上市規則》新增18C章節,有意根據新章節上市的公司可於當日起提交正式申請。根據將實施的規定,已商業化公司市值不少於60億元,未商業化公司市值則不少於100億元,兩者分別較諮詢文件建議的不少於80億和150億元,門檻更低。

涵蓋信息技術等五大行業

所謂的新特專科技公司,指的是主要從事應用於特專科技行業可接納領域內的科學或技術的產品,或者服務的研發,以及其商業化或銷售的公司。新規則將適用於5大類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的企業。

歐冠昇表示,港交所一直致力支持發行人和投資者的需要,在2018年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令香港發展成亞洲領先的生物科技集資市場,今次在此基礎上增設特專科技章節,將支持更多公司的集資需要,並實踐創新理念,相信引入新上市機制將有助創新領域公司接通資本市場。

強調降上市門檻不降監管

今次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的落實版本,上市門檻多方面都較諮詢文件的建議為放寬,市場擔心對普通投資者的保護。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在簡報會中表示,該所提出的大部分建議,均獲得大多數回應人士的支持,亦因應了市場意見,對原建議規定稍作調整,同時也確保能維持其監管原意。

她認為,降低市值門檻至60億元是諮詢後所決定,而門檻只是保障投資者的其中一個保護措施,不是唯一的保護措施,其他包括多出資深獨立投資者早期參與的要求。參考2018年引入的18A上市章節,她預計數月內會有第一間18C公司上市。

個案式審視五行業外公司

對於如何判斷發行人屬「新特專科技公司」,港交所上市科政策主管夏保羅(Paul Malam)承認,雖然5大特專科技行業所涵蓋的範圍已經非常廣,但是隨着經濟飛速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屬於這5大行業的科技企業,因此也歡迎行業以外的公司提交申請,港交所會根據個案作審視。但他提到數個原則,包括:須為高增長行業、在研究與開發(R&D)上有較高投入,及主要以新科技為主,並與傳統行業的使用有所不同。

業界對放寬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表示支持。老虎國際創始人及行政總裁巫天華相信,新上市機制使香港資本市場吸引更多類型的新經濟公司,令本港股票市場更多元化及更有活力。他相信有關上市新規的落實,將有望進一步擴大香港市場的廣度及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