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政府為保國家「金漆招牌」,迫使瑞銀瑞信合併,引來部分人士不滿抗議。 路透社
◆瑞銀集團董事長凱萊赫(前)被官員提醒,如瑞信破產,將產生「唇亡齒寒」效應。 路透社

《華爾街》:瑞信破產勢拖累瑞銀 「維護全球財富」金漆招牌難保

深陷銀行業危機中的瑞信,日前被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收購。《華爾街日報》前日發表長篇評論文章指出,今次收購與其稱作瑞士政府「居中協調」,不如說是對瑞銀下達「最後通牒」,否則受困的不僅是瑞信,更是擁有「維護全球財富」金漆招牌的瑞士本身。一旦瑞信破產,勢必動搖全球金融業界對瑞士的信心,讓瑞士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文章提到,瑞士一直自認為是歐洲「特例」,自詡「絕對中立」且「治理清晰」的國家,其銀行為各地投資人和全球富豪提供「安全港」。瑞士的銀行體系規模是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倍,超過全球多數經濟體,單是瑞銀和瑞信合併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就已達到瑞士經濟規模的兩倍。

「瑞士例外論」金融海嘯後削弱

然而多年來,所謂「瑞士例外論」已被逐漸削弱。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頒令要求瑞士的銀行將美國客户信息移交給美國國稅局,重創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與此同時,瑞士與歐盟的關係也趨於緊張,就在前年5月,瑞士拒絕簽署與歐盟的雙邊框架協議,並停止與歐盟就此協議草案繼續談判,雙方針對該協議長達7年的談判宣告失敗。

在緊張的外部環境下,瑞士兩間銀行業巨擘瑞銀與瑞信也麻煩不斷。瑞信近年因投資失誤和連串醜聞損失慘重,單是去年秋天,瑞信資產健康狀況傳出警告時,各地客戶就從該銀行撤資1,200億美元(約9,419億港元)。瑞銀也曾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蒙受巨額損失,最終需要由瑞士政府出手紓困。

在今次收購中,瑞銀一度擔心未有了解瑞信資產負債表便出手,會損害瑞士作為全球銀行業中心的信譽。不過文章披露,瑞銀集團董事長凱萊赫當時早已接到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瑞士央行和瑞士財政部官員電話,要求瑞銀收購瑞信,否則瑞信就會破產,瑞銀和其他銀行也可能因此倒下。實際操作中,瑞士央行同意向瑞銀提供最多1,000億瑞郎(約8,440億港元)流動性援助,也可見瑞士政府急切希望促成收購。

「強迫聯姻」動搖政經模式信心

《華爾街日報》坦言,瑞士一直將瑞銀和瑞信視為自家保持全球市場地位的「萬無一失之策」。然而如今透過如同「強迫聯姻」的方式合併兩間銀行,瑞士仍不知能否完全控制銀行業損失,更會從根本上動搖瑞士民眾對本國經濟和政治模式的信心。

瑞士第三大黨、中右翼自由民主黨黨魁伯克特表示,瑞信若直接破產,勢必會長久損害瑞士的信譽,瑞信不僅是一間公司,也是瑞士人身份的一部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反貪腐部門前負責人皮斯更表示,將瑞士視作一間大型銀行,一旦出現問題,整個國家及其金融穩定性都處於危險中,「如此形象就很『不瑞士』了。」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