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東坡的一生雖然坎坷,但他的生活哲學卻是快樂的。除了詩詞書畫,他對美酒、香茗、古琴、美食,都充滿了熱情和興趣。以美食為例,他懂吃、愛吃、會做的,其存世作品中涉及食材、食品、食事的有1,200多篇;在歷經五朝、主政八州、貶謫三州、身行萬里的一生中,他不斷在各地發現並發明特色美食,以「東坡」命名的菜餚有60多道。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齊東方在「川博講堂」中,以《蘇東坡與宋代飲食》為題,結合東坡詩詞、歷史文獻、出土文物等資料,向大家呈現了中國古代美食巔峰時期的舌尖風華。「歷代都有美食家,他們共同創造、促進、發展了中國的美食文化,而其中蘇東坡獨領風騷,也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
東坡羹、東坡肉、東坡魚並稱「黃州三味」。在齊東方看來,說東坡肉為蘇東坡所做是有根據,他在《豬肉頌》裏寫道「淨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從黃州到杭州,蘇東坡烹製改良了這道菜,「東坡肉」很受百姓歡迎,而且流傳至今。
在蘇東坡所寫的與美食相關的賦中,齊東方認為《老饕賦》很有意思,可以看出蘇東坡對吃有多講究,「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吃哪個部分,都講得非常清楚。」而《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與美食也有關係,除文中的「魚蝦」「松江之鱸」「舉匏樽」等文詞外,《前赤壁賦》也以「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來結尾。
蘇東坡飲酒也釀酒,除《蜜酒歌》《桂酒頌》外,他還在數百字的《東坡酒經》中完整記錄了他所學到的釀酒方法。齊東方說,蘇東坡把喝酒寫出了各種情緒和感悟。
美食須美器,宋代飲食豐富以後,需要不同用途的器皿盛裝食物,其樣式也大增,是次展覽也展出了宋代的各種器物。如四川博物院館藏的芙蓉花金盞,檐口呈波浪狀,盞身金光閃亮,花紋線條流暢,好似一朵綻放的芙蓉花。據了解,宋代象生花形金銀杯、盞、盞托、盤等器皿造型豐富,有芙蓉花、菊花等多種樣式。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對美食的體會、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悟,留給後世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