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台灣民眾要求和平呼聲高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蘇榕蓉 北京、福建報道)馬英九將於3月27日率團赴大陸祭祖、交流,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0日上午表示,大陸方面歡迎馬英九先生來大陸祭祖、參訪,並帶領台灣青年學生前來交流。香港文匯報記者獲悉,本次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訪問大陸,往返共計12日,計劃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五個城市。馬曉光表示,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我們願意為馬英九先生來訪提供必要協助,祝他此行一切順利。」
逾30位台青同行交流
據台灣媒體報道,20日,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召開記者會,說明本次行程的計劃和目的。蕭旭岑稱,與馬英九同行的30多位青年是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的學員,將前往相關省份看辛亥革命、對日抗戰等相關遺蹟,並與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等學生進行交流。
根據記者獲悉的行程,馬英九27日乘機抵達上海後將隨即搭高鐵赴南京。此行將拜謁中山陵,參訪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南京總統府)、孫中山先生故居、拉貝故居,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將參訪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黃鶴樓等。4 月1 日將赴湘潭市湘潭縣白石鎮(與祖墓所在地茶恩寺鎮相鄰)祭祖,此外還將參訪嶽雲中學、南嶽忠烈祠,參訪湖南大學科學館,即抗戰中國戰區第四受降區受降儀式所在地,另將參訪中央政治學校舊址,以及張自忠烈士陵園、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最後抵達上海,將參觀洋山港港區,與復旦大學學生座談,以及參訪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和平飯店、城市會客廳、豫園等地。
或成緩和兩岸關係新契機
廈門大學台研院副院長張文生教授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馬英九登陸,是一次破冰之旅,也是一次重大的突破。馬英九回大陸祭祖之行,在當前台海形勢下具有特殊意義,表明了台灣社會內部仍存在着堅持「九二共識」的理性聲音,並願意通過各種方式與大陸保持溝通與聯繫。馬英九的登陸將有助於緩解當前兩岸的緊張局勢,對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於未來的和平統一都有重要意義。
張文生表示,馬英九回大陸祭祖之行,選擇的時機特殊,一方面是去年以來台灣民眾要求和平的呼聲在高漲,另一方面是中美關係衝突下蔡英文也可能竄美,使得兩岸關係劍拔弩張,馬英九登陸,或成緩和兩岸關係新契機。馬英九代表了島內大部分民眾的聲音,也代表了「泛藍」的一部分人的立場,即要堅持「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要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也是馬英九一貫的立場,這對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穩定兩岸關係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國民黨民進黨鬥爭壁壘分明
張文生分析,馬英九回鄉祭祖,反映了他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尊重與認同,反映了其個人濃厚的家國情懷,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馬英九登陸之行回顧歷史,意味着國民黨,意味着台灣與大陸有着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繫。
張文生表示,上海與台北定期舉辦「雙城論壇」,馬英九曾出任台北市市長,訪問上海,促進交流也是理所應當。上海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也代表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馬英九登陸之行既回顧歷史,也展望未來,展望兩岸中國人共同追求幸福的未來。馬英九此行地點的選擇,輿論可能各有各的解讀,但多數都反映出中華民族期待和平、復興、國家統一的願望。
張文生表示,馬英九登陸之行可能無法扭轉蔡英文當局偏向「台獨」的發展方向,但他反映了多數台灣民眾潛在的聲音,這是不可忽視的,這也是兩岸人民都應該看到的。馬英九大陸行,一定能引發更多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大陸的關注與友善,兩岸一家親,心靈如能通過各種層面的互訪而溝通,終究是好事。馬英九登陸時蔡英文也可能竄美,島內兩條路線在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進行壁壘分明的鬥爭,反映了台灣問題面臨複雜的島內外困境,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面臨着機遇與挑戰並存,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