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訪問約9,000名工友的結果顯示,約六成受訪者表示行內出現人手不足,逾一半人認為缺乏人手的原因是「人工低、福利差」。
受訪工友意見調查結果

港勞動參與率遜星洲澳門 工聯會促政府做好人力資源規劃

香港經濟開始復甦,各行業卻出現人手短缺問題。工聯會昨日發表的一項調查發現,60.7%受訪工友指其行業出現缺人情況。整體而言,51.2%受訪者認為「人工低、福利差」是導致缺人的因素,其次是「工作條件差」(41.5% )。調查並發現,65.5%受訪者認為「加人工、增福利」能有效改善行業的缺人問題,另有逾半受訪者反對擴大輸入外勞。工聯會促請特區政府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優先提高人手緊張行業的薪酬待遇,又指在香港有較大潛在勞動力情況下仍擴大輸入外勞是不合時宜。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工聯會於3月8至15日訪問了9,031名不同行業的工友,60.7%受訪者指行內缺人。整體而言,51.2%受訪者認為「人工低、福利差」是導致缺人的原因,其次是「工作條件差」(41.5% ) 、「沒有晉升前景」(31.1% )及疫情間人手流失(27.7% )等。

另外,53.7%受訪者不同意擴大輸入外勞,原因包括擔心就業機會減少和抑制僱主改善工作條件的意慾等。

指婦女勞動參與率偏低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表示,目前本港勞動參與率偏低,仍有不少人失業或開工不足,特區政府應從供需角度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充分釋放本地勞動力。他指出,現時本港勞動人口約376萬,但勞動參與率僅57.9%,遠低於新加坡的70%和澳門的68.5%。同時,婦女勞動參與率亦偏低,2021年25至45歲婦女勞動參與率仍只有72.7%,遠低於同齡層男性勞動參與率的93.4%。他表示,香港仍有很大潛在勞動力下,「還不斷去輸入外勞實在不適當。」

盼分段工程 可減少爭搶人手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副理事長唐浩為表示,由於有大量工程隨疫情結束而展開,政府在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並未有衡量行業內人手是否足以匹配發展,故建造業存在「一時做死,一時餓死」的苦況,希望政府工程能分階段進行,減少發展商爭搶相同工種技術工人的機會。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會務主任何志強表示,社會復常之初,職業司機在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並未得到改善,的士司機需自費租車,且收入不穩定。他續說,雖然其他車種標榜月薪可達2萬元,但事實上需通過超時工作才能達標,「職業司機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超長工時,部分車種還需自行承擔額外工作成本,久而久之,職業司機逐漸流失,但又無新人願入行。」

工聯會促請政府全面檢討及完善人力資源規劃,推動人手相對緊張的行業優先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條件並加強勞工保障,包括加強職業安全、減少工作時間及減低高強度勞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