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批市場一頭連着田間地頭,一頭連着萬家餐桌。深圳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作為該市唯一的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這裏的蔬菜、水果、凍品、乾貨保障着深圳、香港絕大部分的供應,是深港兩地名副其實的「菜籃子」。

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管

走進園內一家供港生鮮加工企業,幾名女工正在給椰菜打去外層老葉,胡蘿蔔削皮包裝,小到一粒蒜米,大到一棵棵白菜,都有嚴格的產品標準,標籤欄記錄着每棵鮮菜要去的地方。每天上午原料送來加工,下午5點出貨,兩輛載重24噸的跨境貨車都會滿載,通過文錦渡口岸,駛向香港。

菜農潘建哲有着20多年供港蔬果經驗。為確保營養搭配合理,便於存放和食用,他從供港基地田頭採收開始就全程跟進,直到供港備案工廠加工時參與加工包裝。

在田頭,潘建哲跟同事們強調,菜心一定要割到12厘米左右,這是香港市民最喜歡的長度;在加工工廠,他則要求每一份一定要稱足斤両,番茄一定要挑選中個的,這個標準比較適合香港市場。恢復全面通關後的一個多月,他還經常工作到凌晨四五點鐘,在分揀現場教工人們如何提高分揀效率。

滿足不同形狀蔬果需求

2月24日,由深圳市海吉星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和眾農業、香港和眾農業,首次試運行使用統一轉運箱的供港蔬果順利從海吉星發車,第一車裝載了約15噸蔬菜,包括番茄、西生菜、洋葱、胡蘿蔔、菜心、芥蘭等。潘建哲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轉運箱剛開始使用時,因為蔬果形狀各異,規格不同,大家不太容易接受,經過反覆試用,多次地更改設計,最終確定了大多數商家認可的規格。

標準轉運箱順利投入使用,他倍感欣慰,「讓供港蔬果有了統一的標識,也代表着這類蔬果監管更加嚴格,運輸更加方便,保存更加新鮮,未來統一的轉運箱將成為香港各類生鮮超市的美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