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18日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短期內能否明顯回落還存在不確定性,繼續保持較高利率水平可能對銀行業等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造成不利影響,增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兩難」甚至「多難」,未來全球財富管理面臨的挑戰增大。而中國堅定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並形成了難得的低通脹經濟環境。「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恢復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資產的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也會更加凸顯。」
中國ESG領域具備較好投資前景
宣昌能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談到,「近期,美歐個別少數銀行業機構暴露出的風險表明,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快速調整在產生外溢效應的同時,也存在內因影響。」宣昌能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分析說,過去長期低利率環境使部分金融機構習慣於在利率低波動性環境下擺布資產負債,缺乏對利率短期、大幅波動的預期和敏感性。矽谷銀行的資產負債特徵使其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並最終引發風險。
宣昌能認為,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複雜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開放、穩定與發展,為全球資產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選擇。其中,環境、社會及治理領域(即ESG領域)具備較多和較好的投資前景。截至去年底,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到2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5萬億元,資產規模位居全球前列。
銀保監會副主席:擴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下一步中國穩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的重點,首先是主動對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規則,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制度型開放水平;其次是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未來將在氣候變化、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進行積極探索和嘗試;第三是在內外資一致的基礎上,主動回應外資金融機構的訴求,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