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建議將實習時間減半,增加本地護士名額,以緩解護士人手不足問題。圖為香港護士。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政府擬修例輸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在認可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並獲僱用機構確認表現後,可免考試獲註冊資格。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業界關注修例的條款是否清晰,以及是否切實可行,重點是要把關確保輸入護士的質素,又認為優化本地培訓更為重要。他舉例說,香港培訓的學護要實習1,400至1,600小時,差不多是全球要求最高,建議將實習時間減半,增加本地護士名額,以緩解護士人手不足問題。

特區政府修訂《護士註冊條例》,林清認為政府的建議方案純粹是僱主僱員關係,「同意他做得好就發牌(註冊),而發牌後他就成為與其他經執業試領取牌照的護士一樣,享有一樣的待遇、薪金,工作範疇都一樣,但問題是如何把關?」

他認為本地培訓同樣重要,建議透過縮短本地學護的實習時數,以增加護士人手︰「例如澳洲實習時數約800小時,香港就大概1,400至1,600小時,多成一倍。我們很願意訓練多些護士,問題我們雖然課堂設備足夠,但實習位置大部分、尤其專科的位置,要去公共醫療機構,很多要醫管局批准。若實習時數減低一半,我們可以訓練的學額就多很多。」

他強調,本港在學護士的實習時數減半,也和其他國家及地區相若,加上現時的學習方式增加,可以透過VR或AR實習,減少實習時數不代表會降低培訓質素。

以往申請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護士,考試合格率十分低,每年平均只有2人至25人合格,林清獲安排參與過有關的考試。他說,有關考試分兩部分,要先通過筆試考核,合格後才能參加實習,「筆試已經有很多人不合格,因此能參加實習考試的人很少。」

認同執業試有改善空間

他指出,筆試內容與本地培訓護士相若,也是中英文對照,部分題目甚至較淺,都是註冊護士必須掌握的知識,「非本地培訓護士大都在當地已獲發護士執業資格,可能忘記學習時的基本內容也不出奇」,故認同考試內容有改善的空間。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同一節目中表示,對政府修例輸入非本地護士「又驚又喜」,喜的是希望緩解護士人手不足,擔心的是「非本地培訓護士質素參差,如果來港後做一年就可全面註冊,未必能夠肯定其執業水平。」

陳凱欣:應改善工作環境「止血」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不能僅修例引入護士,還要改善護士工作環境,以「止血」減少護士流失:「比如可以考慮聘請更多病人助理,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改善護士的晉升階梯,同時做好基層醫療,透過減少病人入院數目,直接減少醫護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