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頭兩個月,中國經濟復甦態勢良好,貨幣信貸投放超預期,央行打出MLF 超額續作和降準的組合拳,此舉在市場的預期之外。央行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降準呢?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形容「降準如甘霖」,認為央行降準基於多重考慮:從國內看,今年通脹風險基本無憂,短期匯率貶值壓力不大,當前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的一個核心目標是保就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新增城鎮就業目標比去年提高了100萬,達到1,200萬人,創歷史最高;而今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將再創新高,青年人失業率高企,要求財政和貨幣政策保就業方面再發力。從國際看,近期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等美歐金融機構暴露風險,也是央行降準的考慮因素。

人行一直強調「以我為主、提前應對」的貨幣政策思路。此次降準亦是一脈相承。一方面,內地經濟復甦良好但仍有隱憂:消費復甦但汽車及耐用品等消費偏弱,生產轉好但高新技術部門生產有下行壓力,房地產市場回暖但距離回到繁榮狀態還有很大距離,居民消費信心仍然不足,外貿出口趨勢性下行等等,顯示經濟恢復仍需更多有力措施支持。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提前發力,與其他政策配合,打好支持經濟復甦的組合拳。

打出組合拳 提振市場信心

另一方面,本周全球資本市場經歷大幅波動,美國矽谷銀行破產,引發美國銀行業大跌,瑞信也出現流動性的風險,引發投資者對於歐洲銀行業的擔憂。同時,美聯儲下周將召開議息會議,在近期連續發生銀行業危機後,美聯儲是否加息等決策也將引發市場波動。央行在此之前宣布降準,將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穩定預期。

此外,也有利於滿足銀行間流動性需求。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在銀行信貸投放大幅增長的同時,會在負債端同步創造出等額存款,在流動性特別是中長期流動性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銀行會面臨更大的存款準備金考核壓力和財務負擔,而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有助緩解金融機構面臨的監管壓力。凱投宏觀中國經濟主管 Julian Evans-Pritchard也稱,今次人行宣布降準時並沒有關於希望銀行降低貸款利率的明確表述,因此,認為此次降準的動機之一是為了給銀行減輕一點壓力。 ◆香港文匯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