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1%,環比下降0.5%,均較1月明顯下降,外界對需求不足和通縮風險的擔憂增大。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5日表示,這種價格變化主要是春節錯月的影響,並不說明需求出現了大的變化。全年保持價格總體穩定仍然有很好的條件,能夠實現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
2月CPI回落受春節錯月影響
付凌暉解釋數據稱,去年春節影響主要是在2月,今年春節主要在1月,春節節後市場需求季節性回落,食品中豬肉、鮮菜價格環比下降幅度也都比較大。今年1-2月CPI同比上漲1.5%,屬於溫和的上漲。「隨着國內需求逐步改善,對相關價格的拉動可能會有所增強。」
付凌暉同時強調,保持價格總體穩定有較好條件。一方面,糧食產量連續八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豬肉產能處於合理水平,不具備大幅上漲條件。另一方面,中國主體能源煤炭的自給率在80%以上,石油、天然氣近年明顯增產,工業消費品、服務供給也比較充裕。
另外,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比1月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付凌暉解釋這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影響,春節過後調整工作的需求增加。今年擴大就業政策力度加大,新增就業1,200萬人的目標較去年有所增加,全年就業有望保持總體穩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