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筆者上世紀八十年代離開學校踏入電視傳媒這個行列,由於喜歡睇波,所以在有機會出現時毫不猶疑地選擇成為體育傳媒,寓工作於娛樂,又因工作常與足球接觸,差不多每一場足球賽事都會入場,既然有免費波睇,就算放假沒有工作也會入去睇波,久而久之,我這個常在球場工作的人,就跟不少球圈人士變成今日的老友記,是名副其實因足球而認識的知心友;數十個寒暑過去,大家年紀都不小了,每次天南地北回憶的也盡是球圈舊事,真是值得回味的日子。

除了回首過去,當然我們也會聊聊現今球圈,每每談及近年香港足球發展總是有大不如前之感,席間問了前足總主席許晉奎,當足總主席是否是一困難事?許生當主席時已經是1999年前之事,許生由1974年以南華會代表入足總當執委,1976年便開始當足總主席至1999年,其間因會章輪替而停過3屆,在足總共打滾了24年,卸下主席後也有當足總董事,可以算是與足球結下不解緣。他曾經打趣地說道,自己從中學年代開始踢波就當守門員,只因他覺得踢波最好一是做前鋒,入球時有球迷鼓掌;一是做守門員救到波,球迷也有拍掌歡呼聲,都有「做英雄」的感覺。許生憶述當年當足總主席時很開心,那個年代香港球市旺盛,又主辦過FIFA世界盃5人賽,而大球場28,199個座位經常爆滿。因是南華擁躉,觀賞「南巴大戰」到成為南華足主,1968年加入南華會至今。

為什麼這麼離不開足球呢?許生道出1956年前3年在南美烏拉圭生活,當地足球文化深厚,球場6萬個座位也座無虛席,耳濡目染下就愛上足球,其後在英國修讀生物化學碩士時也經常睇波,擁護熱刺,他也曾應大學教授邀請而去非洲烏干達一醫院從事教學及成立化驗所工作,一年後回港,便不斷參與體育有關工作,在香港很多體育總會及港協暨奥委會也有相關職銜,但很多球迷也只從足總主席及排球總會主席而認識他,其實他還有為香港做很多公職,但足球始終是他的最愛。回應他對香港現今足總的評價,許生指:「不在其位,不給意見。但可能我當主席的年代足總工作人員大約只有30人,結構比較簡單, 一年薪水支出約400萬,一切自負盈虧,以往每年農曆年賀歲波足總已經大約可以賺到400萬,而目前聽說足總職員已達到100人,薪水支出一年就幾千萬,年代不同,真的很難比較。」

當然年代不同,營運手法也很難相比。香港體育總會全屬於私營機構,行政決策者理論上只需向自己的體育會負責及交代,但內地則不一樣;因此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新任局長高志丹甫一上任便備受記者質詢:「國家隊男子足球水準一路下滑,足球圈內出現諸多亂象,局長如何處理?」比起香港足球圈不如過往的表現,相信內地球圈需要整頓的地方也更為迫切,真不知會否有日能看到內地與香港球圈的浴火重生,令我們這班球友的內心可以再經歷一次如八十年代步入球場工作的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