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第二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信德集團董事長何超瓊回應大文記者提問時那句「我是大灣區人」,當日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榜榜首以及百度熱搜榜第二名的位置,獲得數億關注。對此,何超瓊在9日接受大文記者訪問時回應稱,「我當然非常興奮,但也感到任務和責任更重了。」她表示,自己所提到的「大灣區人」的概念能得到這麼多關注,其實也說明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這是大家對「大灣區人」概念的認可。她相信,從那日之後,會有更多人願意分享他們關於大灣區發展的願景和想法,反過來,國家也會更關注如何才能打造大眾心目中最好的大灣區,展現大灣區人的風貌和魅力。
內地市場的發展潛質世界罕見
「我20多年前就在內地尋找機會做生意,也在努力學習新領域的新知識。」談及內地對港澳青年的機遇和挑戰,何超瓊稱,「我是個過來人,透過我自身的經歷可以告訴大家,國家很大、資源很豐厚,內地市場的發展潛質,是全世界都沒有的。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有這樣的機會呢?」
她同時也提到,或許有人會質疑她的起點和普通年輕人不同,或許有人會問她,「你已經加入了那麼多平台,你當然駕輕就熟了,我們不一樣,我怎麼知道自己可不可以。」但她表示,其實一開始,她也不是什麼都有的。「我年輕的時候就主動接觸內地的事物了,我通過來內地旅行、參加活動,通過多看書多與人聊天,甚至從演藝方面,我都汲取到了許多信息,一切都加深了我對國家的認識,和對國家發展前景的了解。」
建議港澳年輕人沉澱自己 多參加各類平台
因此,她建議,港澳年輕人來內地發展,必須先要沉澱自己,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加入這個行業,是否積累了足夠的知識。何超瓊認為,最簡單的方式是可以加入一些板塊,這也就是為什麼她過去十幾年都在致力於為年輕人打造一些學習和實習的平台。作為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副主席,何超瓊稱,「我們婦協是最早安排年輕女性來到內地參加國情班的。」她還提到,婦協過去10年還打造了一個名為「半邊天」的計劃,組織年輕女性去大灣區內地城市親身經歷和體驗一兩周,參觀不同的大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也可以和內地學生和創業者交流討論。
此外,何超瓊還牽頭創立了京澳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會,目的是通過舉辦大學生暑期實習班、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等活動,向青年傳遞正向價值觀,並推進京港澳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她向大文記者透露,「我們每年都有打造暑期班,如果港澳年輕人想要跟內地學生互動,或者他們想在北京尋找一些組織的工作,我們都可以為他們打造。」因此,她也向港澳年輕人發起邀請稱,「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多留意我在做的一些工作,到時候歡迎你們加入,我們共同去探討、去摸索能夠幫助大家融入國家、融入發展的方法。」
記者:朱燁
拍攝:朱燁
剪輯:莉婭、朱燁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