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項重大國際合作倡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10年來,中國已經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廣泛開展文化、教育、科技、旅遊、考古等多方面的展示、交流與合作。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

隨着「一帶一路」的建設,對外貿易的增加和中國文化的傳播,加之傳統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中國文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隨之加深,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但是總體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環境的多樣性、複雜性和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傳播中國文化的難度,並限制了中國文化傳播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為專業人才稀缺、創新能力弱和文化觀念衝突等方面。

國際文化交流和傳播能力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在「一帶一路」十周年之際,我國的對外文化傳播可以考慮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強能力建設:

(一)豐富傳播領域和傳播載體

一是拓展教育、科技、旅遊、中醫藥、公益慈善、學術往來、知識產權保護等人文傳播與交流合作新領域,深化傳播與交流合作的內容,通過符合現在文化交流的方式進行中華文化的輸出,提高沿線國家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度。二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地呈現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也更易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所接受。在使用新媒體平台傳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推特、YouTube、TikTok等國外知名社交媒體及移動終端、互聯網電視等新技術平台,針對其傳播規律和受眾特點,開發新的文化項目,讓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路徑更多、覆蓋更廣,影響更深遠。

(二)做大做強自身的文化內容產業

文化產業作為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的結合點,是「一帶一路」文化走出去最為堅實可靠的實體支撐。要加大力度培育對外文化貿易主體,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參與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大內容創新力度,增強文化產品貿易實力。鼓勵各類企業在境外開展文化投資合作,建設國際營銷網絡,擴大境外優質文化資產規模。大力發展文化服務外包,鼓勵製造業與文化融合,為中國製造注入更多中華文化元素和內涵。

(三)促進語言互通

提升語言互通能力已經成為各國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經濟發展,夯實話語能力、提升國際影響、推進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建議構建「一帶一路」語言交流互通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一帶一路」區域語言服務平台,開闢多層次語言文化交流渠道,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交流。加大「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培養,着力打造精通相關國家語言、熟悉國際通行規則、具有開闊國際視野、擅長開展跨文化交流、具備高素質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四)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

社會組織能有效促進文化資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理分配與使用,消除不同國別民眾的文化牴觸情緒。社會組織還可以發揮綜合協調功能,根據不同地區獨有的經濟文化資源,促進常態化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可直觀地促進政府、組織、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是民心相通落實的有效手段。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一直高度重視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機制的建設,以香港為主要的樞紐基地,推動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成立,先後與南美十國、印尼、希臘等多國建立了文化合作機制,組織文化代表團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南美文化產業博覽會、加拿大蒙特利爾遊戲峰會等國際重要會議,並在澳洲、巴西等地舉辦了多場文化周活動,通過深化各領域人文合作凝聚共識和情感,深入推進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