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香港每十名長者中,就有一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研究更指到了2039年,60歲或以上的香港人中,將會有33萬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患者長期依賴家庭及社會照護,衍生龐大社會醫療成本,因此如何預防及減緩症狀,便成為全球關注熱點。今次跟大家分享由德瑞國際學校陳蕙軒、龐瑤兩位同學研究的「認知障礙長者混合實景復康活動應用」,本研究獲得「2022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高中組金獎」。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個混合實景(MR)康復活動應用程式︰「樂活『腦』友MRRAED」,讓患有初、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通過使用者友好的設置,以及沉浸式的虛擬環境和個人化內容,同時練習身體和認知技能,隨時隨地進行客制化的復康活動,達到每日固定體能及腦力訓練,預防並減緩認知障礙症出現。
應用設計過程有四個階段,包括檢視有關長者認知障礙康復原理與最新應用的文獻,與認知障礙治療學者、護理規劃師、患病長者及照顧者深度訪談後,團隊以Unity3D引擎為開發工具,以C#語言編寫程式,並於首階段測試原型可用性。
加入虛擬教練 引導患者運動
「樂活『腦』友MRRAED」應用設計採取以人為本的方法,採用先進的混合現實技術,創造一個使用者熟悉的沉浸式虛擬環境,並加入虛擬教練的元素。認知障礙者非常喜歡模仿示範動作,相反地,要他們自己聽指令做運動則相對困難,而且興趣較低。因此團隊加入一個虛擬中年女性教練扮演老友記,以親切溫柔的聲音引導認知障礙者做運動,增進手眼協調能力。該程式亦提供高度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偏好,對設置、畫外音和音樂作個人化設置。
復康活動結合了多種療法︰
·運動治療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意力、上肢運動活動、身體平衡和肌肉力量。多項醫學研究發現,由於手部在大腦皮層的映射區最大,因此包含手部等上肢運動可刺激腦部功能,提高認知、記憶及專注力。
·多感官環境療法
通過刺激視覺、聽覺和觸覺來放鬆和減少行為症狀。
·緬懷療法
這是目前認知障礙非藥物治療的重點之一,因此挑選維園這個長者共同回憶的場所,並加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懷舊老歌環節。
此外,用戶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持坐姿,方便坐輪椅或長期臥床的患者能夠輕鬆完成任務。除了一副MR眼鏡外,不需要任何其他設備或額外的專業協助,便能隨時隨地進行康復活動。
「樂活『腦』友MRRAED」的創新概念及實用性已獲得多個學生科學獎項肯定,團隊正與地區長者中心合作,對患者進行可用性和有效性測試,未來的目標是與科技公司和非政府組織合作,為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患者免費提供裝有MRRAED應用程式的VR眼鏡,讓他們在家中或院舍使用。
◆ 洪文正 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