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昨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着眼於賦能增效,尤其在創科、金融、數據等關乎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通過統籌推進國家機構改革,兼顧高質量發展與高標準安全,滿足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此次國家機構改革以高質量發展為主要目標,加強科學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知識產權、老齡工作等重點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有效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當前,復甦中的世界經濟分化加劇,增長動力不足,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我國正處於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更需要大力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抵禦風險提供更堅實依託。

改革方案提出,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必須進一步理順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更好統籌科技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此次改革強化科學技術部的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分析指出,改革推動科技創新管理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帶領全國科技界進一步堅定創新自信,奮力攻堅克難,勇攀科技高峰,特別是建立新型舉國體制,形成全社會合力,解決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

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另一亮點。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穩定取得歷史性的偉大成就。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名列世界第一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規模均居世界第二位。但也要清醒看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更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異常震盪。管理部門更要加強風險源頭管控,防止風險交叉傳染、擴散蔓延。

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有利於實現監管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建立科學高效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全面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保安全與增賦能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當今社會,數字資源、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尤其要加強對數據的管理、開發、利用。改革方案提到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事宜,推動數字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把我國從「數據大國」打造成為「數據強國」。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區,此次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指出,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當然有助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為它會使經濟協調得更有效;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機構改革本身具有獨立的意義,大大有助於推進國家治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