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李山(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進入2023年,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市場一同迎來票房復甦。後疫情時代,香港電影如何把握內地市場的龐大機遇,成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點。今日(4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李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重新振興香港電影產業,香港特區政府和影視行業應共同努力,盡快改善影視企業的營商環境。而內地電影市場的巨大收益必將為香港電影產業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他指出,香港特區政府首先應積極與內地影視監管部門溝通,為香港電影作品爭取「一國兩制」下的特殊待遇,對進入內地市場的香港電影適度放寬審查尺度。

香港電影產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盛極一時,曾經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並駕齊驅,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電影產業三大中心之一。在上世紀的黃金時代,香港電影產業在完全市場化的環境中迅速崛起,依靠出色的導演和演員,拍攝了大量受到觀眾熱捧的武俠片、喜劇片、黑幫片、警匪片等,成為香港的「名片」和經濟支柱之一。李山認為,進入互聯網時代後,香港電影業未能與時俱進,令人遺憾。

李山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宜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提供更大資金補貼,幫助電影業走出陰霾。他說:「此外,還需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給予外資更多政策上的便利,把香港打造成全球電影業的製作地。」李山說,政府宜大張旗鼓地歡迎境外電影製作公司來香港拍攝作品,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實施稅收優惠,給予工作許可,提供相關場地和設備,協助植入香港元素,鼓勵推廣香港品牌、提升香港形象。外資的進入可以為香港影視工作人員帶來就業機會,有助於提高本地電影製作水準,形成良好的行業生態。

「同時還可以通過減稅政策引導行業採納新技術,通過數字化、平台化和生態化實現轉型升級。」李山表示,新製作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創造令人震撼的電影視覺效果,而且重構影視生產流程,降低對傳統現場拍攝的依賴,提升影視製作效率和質量。隨着數字社會的發展,平台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李山認為香港影視行業宜構築自己的數字平台,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和話語權。同時,積極培育有香港特色的IP,採取IP全鏈條開發與多元化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