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在香港過日子必要煲湯,煲湯和做餃子一樣,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沒有一家是一樣的。廣東人有兩種湯不多煲:醃篤鮮和羅宋湯,這一中一西兩種湯,千人千味,每家都有不同味道。春天了,想煲醃篤鮮,到處買不到上海鹹肉,疫情中,不少這種專賣上海等北方特色的小店關了門。材料總算買全了,春筍不正宗,可沒有了它,就變成鹹肉湯了。照足菜譜和經驗做,煲足3個鐘,出來的湯雖然鮮,但不是乳白色,不知哪道工序出了錯,失望。

羅宋湯是俄式湯,據說東北版本的羅宋湯最正宗,是俄式西餐廳中必有的一道,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但要煲得對味正宗,可是一門功夫。以前家裏的廚師閻師傅,是學西廚出身,但因為人太老實呆板,不敢放手做,只能給大廚打下手做些粗活兒,來我家之後,老爺奶奶都是好人,在吃上雖有要求,但絕不挑剔,他也就放膽做起來。他最拿手的是做羅宋湯和意粉,每到有人生日,他就是這老兩樣,加上沙律和冷盤,我們已經吃不出特別,可來家的客人還是讚不絕口,閻師傅很開心。

可惜我只是吃,從來沒留心過他怎麼做,所以一點沒學會。只記住了一點,就是茄醬罐頭和番茄沙司的分別,一個偏酸,一個偏甜。有人說,做羅宋湯千萬不能用番茄沙司,可是閻師傅就是用沙司,一樣好喝。

我喜歡喝羅宋湯,時不時要自己做一次,在香港太容易買材料了,調味的番茄醬可以選全世界的,但到了我手下總是不太對味,不是酸了,就是甜了,不是肉汁濃了就是不夠肉味,既不是閻師傅的味,也不是金雅琴的味。

說起金雅琴,要多介紹幾句,很多人不太認識她。金雅琴是北京人藝的第一代演員。金雅琴是個大美人,但從來就不像個女人,是個「老爺們」性格,大情大性。《茶館》裏有位人稱「東霸天」的龐四奶奶,是她的拿手戲,連總理周恩來來看戲都問,誰演的龐四奶奶,又有霸氣,又有封建,演活了。從此,北京人藝戲裏三姑六婆的角色都是她包了,早忘了她是出身富裕人家的大美人。

我去金雅琴家,老師留我吃飯,我說別麻煩,我請你去外面吃吧。老師說,一點不麻煩,我給你做羅宋湯。金雅琴親自下廚,她的羅宋湯真是絕了,是我喝過最好味的,忙問怎麼做?老師告訴我,絕招就一個,要把番茄醬用油炒熟,然後加一大勺糖,最後下到湯裏調味。這麼容易?照做,還是不對味,可見千人千味的道理,不在湯,而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