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珏

最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了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主題就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這裏用的「躍」字,體現穩中求進、快速發展的心情和時機。疫情遠去、社會復常,香港迎來大好發展機遇,如何抓住時機,共拓繁榮,就要學會「借東風」。

中國人講「借東風」,取材於三國時期諸葛亮通曉天文,借助東風助周瑜火燒曹操大軍,現代引申為借助好的形勢取得成功。此次財政預算案覆蓋全面,特別在多個方面都有前瞻和創新思維。我最關注文化藝術方面,預算案提出香港明年將主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特區政府會撥款2,000萬元舉辦。下一個財政年度開始的5年,特區政府一共撥出1億3,500萬元,支持香港表演藝團和藝術家到大灣區參與演出及創作。

我在5年前已經在全國政協率先提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藝術節,此次看到預算案讓我心願實現,由衷感到高興和鼓舞。但要借好東風,還是要轉變思路,應該看到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不應該只是簡單的邀請幾個團體輪番表演,而是應該真正以形成和宣傳大灣區特色藝術文化為目標,也通過這個平台向海外傳播好中華優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因此藝術節應該鼓勵挖掘灣區特有的嶺南文化,支持原創作品的首演,注重中西結合,推動文化和科技的結合創新,讓大灣區文化的代表作品能夠走向世界,真正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成就。同時,香港的中小藝術團體很需要得到更多的機會,共同打響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海內外影響。

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覺得格局和定位很重要。前不久,我受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廖長城主席之邀,參觀了科大的演藝中心。這座嶄新的藝術中心,是香港頂級藝術文化場地之一。廖主席去年獲得特區政府授勳大紫荊勳銜,他介紹說,這個藝術中心不僅僅服務於科大,更希望成為整個東九龍社區「中西文化薈萃」的文化樞紐。他的理念我非常認同,文化藝術的發展既要善用政策「借東風」,更要有「風從東方來」的氣魄,展現更大舞台上的獨特角色。

《風從東方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的一首流行金曲,歌詞中唱到「你從時代的浪尖上輕輕地走來,讓自己的風采和世界相通,吹開萬戶千家真誠的面容。」「風從東方來,東方清新的風,向神州吹拂,向四海傳送。」這幾句也很符合香港的定位,正如我常說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堅守中華文化之根,立足優勢連接國家和世界。

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不僅僅是香港特區、大灣區城市的事情,也是關係到國家「中國式現代化」的大戰略。因此創造「風從東方來」的重大作品和中國品牌,這才是藝術節更大的格局和定位。再過幾天,全國兩會就將開幕,我提交大會的提案中也特別談到對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一些建議,希望從國家層面進一步爭取更多的支持,特別是對香港中小藝術團體和青年藝術家的。春天到,東風起,希望未來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能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