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係有不同的理解,亦會出現歧義,如前英格蘭球員Gary Neville的爸爸涉嫌性侵的報道,就引起了歧異。資料圖片

報章雜誌的標題講求言簡意賅,能以短短幾個字概括整段文字的內容,同時用詞應盡量精準、醒目,吸引讀者閱讀內文。舊日的編輯語文水平不俗,大多能做到上述要求,有時甚至利用對偶格,以兩組押韻的短語起題,不過,近年似乎少見編輯在標題上花心思,不知是否有心無力,有時甚至寫出歧義不明的標題。所謂歧義,即指同一段文字可得出至少兩個完整但完全不同的意思,造成標題歧義的成因很多,今天略談幾個常見的成因。

某本地報紙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一條標題:「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若把它看成對偶句,意思便是「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相信讀者一看便覺得這種情況於理不合,於是逕自把標題切分為上四下六的結構:「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兒子懂事,生病的母親倍感安慰)。

造成歧義的原因,在於句子中某個字(這裏是「病」字)可同時屬上讀和下讀,於是標題的切分方法不同,便導致完全不同的意思。有論者謂,這句只應解作後者,這種說法只是一廂情願認為前者所述的情況不會在現實出現,而不是從語言表達的角度承認前者能完整地表達一個意思。無論如何,因語句切分方法不同而產生的歧義問題,有時的確令人啼笑皆非,亦正因如此,這段標題才會在網絡上流傳多時。

標題受字數限制,有時需要利用縮略語概括文意,縮略語本來就常見於日常語言,例如「新型冠狀病毒」一般作「新冠病毒」,「地下鐵路」一般作「地鐵」,只要縮略語能突出該概念的關鍵語素,本來就能讓表達更為精簡;但編輯若未能掌握得恰到好處,以致濫用縮略語,亦會引致歧義不清之病。例如一份本地報章曾這樣報道法國國慶日發生的恐怖襲擊:「法國慶恐襲 小孩屍疊屍」,把「法國」縮寫為「法」,自然與下文的「國慶」合成歧義詞組,出現「法國慶祝恐襲」的荒誕敘述。

除了標題的結構切分方法、濫用縮略語外,對於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係有不同的理解,亦會出現歧義。先看這則新聞標題:「涉性侵老父無罪 加利佬感動到喊」,標題的前一部分實在令人費解,若把「涉性侵」理解為修飾語,那就是前英格蘭足球員Gary Neville的爸爸涉嫌性侵;若把「性侵」看成動詞、「老父」看成賓語,則是「加利佬」涉嫌「性侵老父」了!

筆者不打算猜測這些報章編輯寫下這樣的標題的動機,只希望作為文字工作者,應盡量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避免語病叢生,尤其為文字下標題時,更應專注於提煉字句,不應刻意製造令人誤會的標題,更不應為了掌握流量密碼而放棄語文崇尚通達的表達準則。

◆ 蘇澤民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