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站將為兩個新發展區服務,議員要求特區政府加快規劃中鐵線和11號幹線,以緩解當區交通壓力,以免洪水橋站「塞爆」。 資料圖片

服務新發展區逾30萬人口 連接港深西部鐵路勢成交通樽頸

特區政府昨日就洪水橋增設鐵路車站方案刊憲,新車站將服務逐步建設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區,使當區居民日後無需再花20至25分鐘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到鄰近的天水圍站或兆康站,洪水橋站預計2030年投入服務。多名立法會議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該站日後不僅服務新發展區帶來的額外逾30萬人口,還將連接擬建的港深西部鐵路,勢必成交通樽頸,要求特區政府加快規劃中鐵線和11號幹線,以緩解當區交通壓力,以免洪水橋站「塞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洪水橋站是《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7個鐵路方案之一,將設於現有屯馬線天水圍站及兆康站之間,服務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鄰近地區的居民。政府和港鐵早前已就洪水橋站項目諮詢元朗區議會及屯門區議會,亦與相關鄉事委員會及附近居民就項目的建議及關注事項會面及交流,收集公眾對項目的意見。擬建洪水橋站的建造工程會在鐵路方案獲得批准後盡快展開,預計於2030年竣工。

根據《鐵路條例》,由2月24日至4月25日期間,公眾有權就洪水橋站的相關鐵路方案提出反對。任何有可獲得補償權益的人士均可根據該條例的規定申索賠償。

陳恒鑌倡速建中鐵線11號幹線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陳恒鑌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洪水橋站將服務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和元朗南發展區,兩區未來新增人口逾30萬,加上連接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站將成為香港最大的鐵路樞紐站。

鑑於目前繁忙時間已超過設計負荷的屯馬線,相信洪水橋站勢必擁擠,無法疏導每日數以十萬計的客流量。

他表示,現在周邊兩個新發展區已開始建設,而洪水橋站最快2030年才投入使用,有助緩解交通壓力的中鐵線和11號幹線,又要等到2036年後才有望竣工使用,其間該區的交通壓力難以想像,「我們多次批評政府在該區交通基建落後於地區建設,後果會十分嚴重。」他建議政府要盡快開展中鐵線和11號幹線建設,以防當區交通「塞爆」。

田北辰:設免費巴疏散人流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亦表示,洪水橋站會成為類以紅磡、金鐘的超級轉車站,未來連通港深西部鐵路後,周邊地區亦會成為全港人流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可以預見未來屯馬線會極為擠迫,在洪水橋站已「打晒蛇餅」,其後的天水圍站、元朗站乘客根本不可能擠上車,加上新界西的公路也早已嚴重超負荷,擔心百萬名新界西居民會「被困新界」寸步難行。

他建議洪水橋站投入服務後,港鐵在元朗站設立免費巴士線疏散人流,以解燃眉之急,直至中鐵線和11號幹線落成。

原居民支持 冀帶動城市化

本身是洪水橋居民的元朗區議員鄧家良十分歡迎設立洪水橋站:「我哋厦村都始終要發展,新發展區和新鐵路站建設,會加速帶動厦村城市化。」

他表示,新車站施工地段有兩個寮屋區受影響,不涉及厦村原居民土地,又希望隨着洪水橋站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周邊地區的城市化,「我哋15條村連污水管道基本設施都無,要靠化糞池,很落後,很不衞生,應該盡快鋪設污水管,連接城市污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