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這兩個星期國際足球體壇熱鬧不已,幾個南美國家:智利、巴拉圭、烏拉圭及今屆世界盃冠軍阿根廷,聯合宣布申辦2030年世界盃,其實較早前已有幾組國家表示準備申辦世界盃,包括歐洲西班牙、葡萄牙、烏克蘭組合,以及沙特阿拉伯、埃及、希臘橫跨三大洲的組合,再加上2026年申辦落敗的非洲國家摩洛哥,亦想捲土重來,看來競爭十分激烈。

當年摩洛哥落敗的主因是國際足協(FlFA)報告指出如由摩洛哥主辦世界盃,估計只能帶來72億美元收入,而讓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主辦則會帶來約143億美元的收入,足足有一倍的收入差距,結果FIFA就決定由美加墨成功獲得2026年世界盃主辦權。

而可能美加墨成功獲主辦權後的影響,各國也覺得或許幾個國家聯合爭取主辦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為無論資金及成本也會由幾個國家一同負擔,又可以更廣闊推動世界足球發展,亦能加強政治、文化、經濟等融合與交流,也就促成了西葡烏及阿埃希兩組三國的組合爭取2030年世界盃主辦權。不過主辦方為國家組合其實也是大勢所趨,因為2026年起決賽周隊伍增加到48隊,比賽場數達80場,並非一般的一個國家能負擔得起,即使大如美國最多將舉辦60場賽事,亦要由加拿大及墨西哥各自負責舉辦10場賽事。

如果到時真的由上述國家組合名單申請主辦,相信南美四國獲主辦權的機會較大,1930年是第一屆世界盃,到2030年剛好100年歷史,以「百年世界盃」回歸百年前首屆主辦國烏拉圭,決賽放回1930年首屆決賽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百年紀念球場,這樣多有意思。多國組合,無論誰勝誰負,也能象徵人類共同體的意義,多國合作也能彰顯體育超越種族、政治的特質。

要知2030年世界盃哪些國家申辦成功?要到2024年FIFA第74屆周年大會,由209名國際足協成員投票決定選出主辦權。如果中國真的想主辦2034年世界盃,相信應該有能力單獨主辦,因為雖然沒有做過統計,但應該有足夠球場去舉辦眾多賽事,而每個球場亦達標準可容納超過4萬觀眾。根據2008年北京奧運的經驗,香港或許也有機會主辦世界盃三兩場賽事,屆時球迷們就可以在港欣賞世界盃了!

雖然說在港欣賞世界盃還只是個希望,但主辦其他國際級賽事,香港也不遺餘力,今天(2月23日)及2月26日星期日在荃灣體育館會舉行兩場2023年世界盃籃球亞洲區外圍賽,中國對哈薩克及伊朗,爭取亞洲區7個出線席位。回顧世界級的國家籃球隊來港比賽已經是2008年的歷史了,當年澳洲、阿根廷等隊伍路經香港去北京參加奥運而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進行表演賽,久違15年,真令人感到興奮,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在港觀賞國際級體育賽事,這樣就更能讓全港市民熱切投入運動氣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