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烏是其中一種烏鴉,相傳會反哺母親。圖為烏鴉。資料圖片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霑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慈烏乃烏鴉之一種,相傳牠會反哺母親,更會在母鳥死後,停留在母鳥的舊巢,於半夜時哀鳴。《慈烏夜啼》是白居易回鄉為母親守喪時所作。白居易以此詩悼念亡母,並藉此推重母子親情及慈孝之傳統美德。

本詩可分為五部分。「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為第一部分,記述慈烏失去母親後,在樹林中獨自守候,不願離去。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霑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為第二部分,寫慈烏每天晚上都哀怨地啼叫,像是在訴說自己因未能反哺母親而悲傷,令聞者不禁落淚。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為第三部分,寫林中百鳥皆有母親,唯獨慈烏因母親的去世而感到特別哀傷,推想慈烏這樣悲痛,應該是因為母親對牠恩重如山。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為第四部分,指吳起在母親逝世後,沒有親臨喪禮,未盡孝道,藉以反襯慈烏的孝心。

最後以「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收結,將慈烏比作孝子曾參,以讚揚其孝心。

《慈烏夜啼》是宏揚孝道的經典名篇。全詩以談論孝道為核心,並以喪母之悲貫串始終,布局嚴密。詩中處處寫鳥,又以鳥喻人,藉此抒發己志,寄託深意,情感表達含蓄而深刻。此外,本詩用語淺白,平實自然,全詩沒有過多的修飾,沒有運用對仗,以文為詩,這使所寫情景更真實,感情更深摯。

◆賞析由不同的專家、學者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陳用博士、任貫中先生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