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對新開通定期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首個運營年最高補貼4,000萬元、500萬元人民幣。圖為早前一架國際臨時包機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裝載物資準備飛往埃及開羅。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香港在「拚經濟」、「搶」人才,大灣區其他城市同樣不遺餘力。2月14日,廣州正式印發《關於支持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從9個方面推出38項具體政策措施,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其中提到,對新開通定期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首個運營年最高補貼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500萬元,基地貨運航空公司落戶補貼1,000萬元。

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成為其中重點內容之一。《若干措施》指出,對新開通定期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首個運營年最高補貼4,000萬元、500萬元,基地貨運航空公司落戶補貼標準為1,000萬元,每家航空公司新註冊全貨機投放最高補貼1,000萬元。安排資金1.5億元,繼續對新增外貿航線、外貿班輪箱量增長、進出口企業完成箱量等進行扶持獎勵。

撐發展海鐵聯運 按集裝箱量獎勵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界對推動多式聯運以破解貨運司機短缺、物流成本高等難題,呼聲較高。《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發展海鐵聯運,按考核年度完成海鐵聯運集裝箱量進行獎勵,省際和省內的獎勵標準分別為350元/標準箱、250元/標準箱。

支持南沙實施港澳人才特殊措施

在吸引人才方面,廣州將探索建立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對引進的戰略科學家、重點產業領域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行「綠色通道+政策定制」服務。優化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及指導目錄,制定人才安家補貼指導標準,出台廣州市人才綠卡制度實施辦法,鼓勵全球人才來穗。支持南沙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在人才引進、股權激勵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另外,搭建國際人才數據庫,允許符合條件的取得內地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