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十五乘組首出艙7小時。央視視頻截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宣布,北京時間2023年2月10日00時16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這是「圓夢」乘組的首次出艙活動,他們完成了夢天艙外擴展泵組安裝等任務,全過程順利圓滿。這還是中國太空站全面建成後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出艙範圍首次覆蓋太空站三艙。

9日17時許,費俊龍打開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艙門。在安裝好艙門保護罩後,費俊龍率先出艙,並緩緩地向鏡頭揮手示意。19時許,費俊龍攜帶擴展泵組站上了機械臂,與此同時,張陸出艙並向夢天實驗艙進發。張陸在艙外沿着既定路徑爬行前進,順利經過「太空天橋」——艙間連接裝置,到達了夢天實驗艙擴展泵組作業點,圓滿完成安裝任務。這是費俊龍、張陸的首次太空漫步,他們再次圓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介紹,由該院抓總研製的太空站機械臂有力支持航天員順利完成艙外擴展泵組、腳限位器安裝等多項作業任務,在2023年一開年就創造多個首次,即神舟十五號乘組開展首次艙外作業,出艙作業時間長達7小時,充分考驗了全系統保障能力;出艙範圍首次覆蓋太空站三艙,對路徑和飛行程序一次做對提出了新挑戰;航天員首次手持大體積的腳限位器和艙外操作台,在組合臂支持下進行大範圍轉移,對任務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本次出艙任務還充分運用數字孿生技術,依託數字太空站進行仿真模擬,出艙演練中首次機械臂不再真實運動。

在神十五乘組首次出艙前,太空站貨物出艙安裝任務也陸續開展。目前,能量粒子探測器、等離子體原位成像探測器等載荷已完成出艙安裝,全面驗證了艙外載荷安裝流程和太空站貨物氣閘艙、轉移機構等部件的功能性能。太空站貨物出艙安裝任務由載荷轉移機構、貨物氣閘艙、內外艙門、機械臂協同配合,通過在軌航天員或地面操作,將需要出艙的貨物送出艙外,根據任務需要也可將艙外的貨物送進艙內。突破掌握此項關鍵技術,可大幅提高艙內外貨物交換效率,減少航天員出艙次數和工作量。按計劃,後續還將持續開展貨物出艙安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