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煥然(左)表示,恢復全面通關後,香港零售市場將有所增長,但難以短時間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及訪港旅客變化

羅兵咸:今年料2000萬遊客 僅高峰期1/3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市面氣氛明顯改善,惟羅兵咸永道昨日發表的研究指出,預計香港今年的消費市場前景趨向樂觀,料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增長13%,至約3,950億元,但零售業可能仍需5至10年才可返到以往的高峰。研究又指,恢復全面通關後,本地旅遊業開始緩慢復甦,估計有2,000萬遊客來港,大概是2018年6,500萬高峰時期的三分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

羅兵咸永道指出,本港零售額將受益於旅發局近期斥資1億元的計劃,以促銷和贈品吸引遊客,包括可在逾130個景點、零售商和餐飲場所消費的消費券,香港亦將向海內外人士派發50萬張免費機票,以幫助重啟旅遊業。羅兵咸永道消費市場行業亞太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主管合夥人鄭煥然指出,雖然內地與香港通關後零售市場將有所增長,但香港的零售業在今年頭幾個月仍然依賴本地消費,難以短時間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百貨及奢侈品行業或增四成

展望未來,在旅遊業復甦和人民幣強勢的支持下,鄭煥然表示百貨公司和包括珠寶首飾在內的奢侈品行業,將在今年各增長約40%,而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則增長約20%。加上今年雙春兼閏月,是結婚的好年頭,消費者對婚禮珠寶首飾和黃金產品的需求增加。

不過,鄭煥然認為,由於中美關係緊張,以及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等因素,香港零售市道難以回復至疫情前2018年水平,由於當年的零售市道屬高峰水平,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有約4,850億元,如要回復到2018年的水平可能要5至10年才得以重返,當中還要沒有受到疫情再次變動或股災等其他因素拖累。

網購將續上升 但增速放緩

至於網上銷售方面,去年香港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佔零售總銷貨價值10%,按年上升21%。過去3年,受疫情影響網上購物興起,本港不少零售商加大線上銷售平台的投資,羅兵咸永道預料今年零售業網上銷售將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電子商務的增長將取決於不同的因素,當中包括消費者數據的保護、合乎道德的人工智能和數碼經濟的其他關鍵要項。

被問及政府今年會否再派發消費券,鄭煥然稱,隨着旅客重臨,政府推出多項吸引遊客消費的措施,消費券效應可能不如從前,相信今年零售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旅客,但他仍期望政府今年可以派發3,000元消費券。

香港對灣區客戶吸引力仍大

不過,香港的奢侈品零售格局因3年的防疫邊境管制產生變化,羅兵咸永道在《中國內地/香港奢侈品市場洞察2023》報告指出,各大奢侈品牌都重新評估了它們的門店分布,並縮減了在香港經營的門店數量。同時,部分品牌紛紛將重點投資轉移內地,或只在內地設立旗艦店。另外,香港與內地商品價差受匯率波動影響正在逐漸縮小,加上內地電子商務普及率上升,香港奢侈品市場格局變化或將持續。

羅兵咸永道認為,深圳、廣州和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在高端商場和銷售場所方面的服務仍有不足,而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對居住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客戶仍有較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