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燁

美國總統拜登在全長超過7,200字的國情咨文中,雖然只有5次提到中國(China)一字,但當中表達的訊息非常清晰,就是對華強硬已經成為華盛頓政界唯一共識,在拜登堅持以「競爭」來定義整個中美關係,以及黨派政治的影響下,拜登政府餘下任期內的對華政策勢必更趨強硬,類似美方武力襲擊中國無人飛艇的事件亦勢將陸續有來。

隨着黨派之爭日趨激烈,今年的國情咨文與往年相比有一個很大分別,就是不時出現喝倒彩甚至謾罵的吵鬧聲。儘管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事前已經告誡黨友不要在國情咨文期間作出不尊重行為,但仍然無阻多名共和黨議員在拜登演說途中高呼「騙子」和「廢話」,拜登也毫不示弱,多次臨場「爆肚」回擊批評者,全場充滿火藥味。

正因為黨派之爭如此激烈,拜登就更加需要尋找兩黨都有共識的議題,而對華強硬正正就是拜登的答案。

拜登在國情咨文中提到中國的篇幅雖短,內容和用字卻比歷來任何一位總統的任何一篇國情咨文更直接,拜登聲言美國「正處於幾十年來與中國或世界其他國家競爭的最有利地位」,更將聯合盟友對中國進行高科技出口封鎖列為自己的政績之一(「與我們的盟友合作保護我們的先進技術」)。當提到「飛艇誤入事件」時,拜登更是意氣風發,聲言如果受到所謂「威脅」,美國「將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國家」,「我們已經做了」。

正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分析指出,拜登這番話雖然很大程度是回應共和黨連日來指責他在應對「飛艇誤入事件」時表現「軟弱」,但美國總統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演說中,使用「如果中國威脅到我們的主權」這類字眼,已經足以反映美國對中國態度的巨大轉變。

發表對華強硬甚至反華言論,已經成為美國政客最常見的政治表演,很多政客為求出位,更是要「比誰更強硬,比誰更反華」,就像那個帶着白色大氣球在國會山莊四處遊走的共和黨女議員。在此情況下,美國國內任何理性看待中美關係的聲音都可能被蓋過,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也就更容易走上歪路。

中方已經無數次重申,中美關係不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關係穩定符合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假如美國政界堅持要與中國對着幹,堅持要走對抗競爭的道路,對美國絕對無益。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