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簡約公屋」這個構思後受到社會歡迎。房屋局交出初步計劃時,有人質疑「簡約公屋」造價高昂,欠缺成本效益。但工聯會上月31日至本月4日訪問約300名正輪候公屋人士,近七成人有意申請「簡約公屋」,近六成更想申請啟德世運道的「簡約公屋」。可見「簡約公屋」惠澤基層的本意可以達到,有利排解民生憂難,各界應理性支持。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解釋,傳統公屋需要經過一定的城規程序,起碼要6至7年後才可供入住,「對劏房戶來說,等一天也實在嫌長」。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Facebook反問:「我們何苦還要糾結於『簡約公屋』的造價比過渡性房屋的為高的問題呢」?房屋局局長何永賢2月4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簡約公屋」如「救生艇」,是要盡快解決劏房戶的住屋問題,故有必要縮短諮詢地區等程序。

給基層市民應有尊嚴

「簡約公屋」能較快改善劏房戶居住環境,受到大多數民意支持,支持「簡約公屋」是順民心、厚民生。工聯會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指正居於昂貴但環境惡劣的不適切的住房,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有意申請「簡約公屋」。工聯會表示,明確支持「簡約公屋」計劃,認為造價與過渡性房屋相若,是可以接受。

劏房環境非常惡劣,除「共廁共廚」外,生活空間十分狹窄,兒童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近一半劏房戶住在小於100呎的地方,接近三成半的劏房戶低於房屋署對公屋人均居住面積的標準(76呎),約有一成為低於60呎的擠迫戶。有劏房戶戶主表示,一家四口迫在100呎的空間,住所環境更比監獄惡劣。大部分劏房租戶的淨租金(不包括水電費)介乎$2,000至$5,999,近七成(68.2%)的受訪家庭租金佔超過30%整體入息。在扣除租金後,家庭每月能動用的金錢更十分少,5人或以上的家庭僅可動用11,800元。

本屆政府提出興建「簡約公屋」,原意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為居住環境惡劣的市民提供選項,為他們帶來較快改善環境的希望。讓「簡約公屋」計劃盡快推行有實質意義,希望社會各界在提出意見和關注的同時,也應本着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精神,讓「簡約公屋」計劃盡快開展,給予基層市民應有的尊嚴。質疑「簡約公屋」的人,應該有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劏房戶居民考慮,盡力及盡快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劏房問題。

事實上,「簡約公屋」已成為本屆特區政府重中之重的施政,特首李家超及其團隊希望能夠用最短的時間,讓基層市民脫離劏房所帶來的「地獄」環境。多年來,香港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一直十分嚴峻。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調查,2016年香港約有21萬人居住在劏房,未能獲分配公共房屋。劏房、板間房等成為部分低收入基層市民無可奈何的住屋選擇。他們不但要面對狹小的生活空間、惡劣的居住環境,而且要應付不斷上升的租金。劏房居民的生活質素每況愈下,成為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劏房影響基層市民心理健康

劏房問題向來備受關注,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為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研究調查,發現高達九成的受訪者心理健康不達標,促請政府改善其居住環境以及在三年內讓輪候公屋的市民成功上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表示,劏房住戶的居住環境欠佳,有劏房住戶表示,其居住環境非常惡劣,更擔心出入安全及環境會影響子女的成長。聯席指,政府應掌握現有劏房數字,防止劏房數量增長,故建議當局為全港劏房進行登記,立法禁止新建劏房,並加強巡查執法,一旦發現劏房未經登記,要立即向劏房業主提告並要求還原。

現屆特區政府明白改善劏房戶居住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及時想出對策,盡快創造大量臨時房屋安置劏房戶,改善他們生活環境。「簡約公屋」旨在解決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冷冰冰的數字不足以反映「簡約公屋」的價值。「簡約公屋」的價值,就在於:「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反對「簡約公屋」政策的人士需要放下狹隘思想,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為上上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