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學校計劃」為香港與內地學校提供一個交流平台。鼓勵兩地學校締結為「姊妹」,讓學生擴闊視野、認識國家之餘,亦通過多元化交流活動,讓學生可以走進對方的校園,親身體驗當地的學習,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學習經歷。

過去幾年因疫情關係,很多實地交流活動被迫取消,學校未能帶學生親身到內地與姊妹學校師生見面互動。現時雖然已恢復全面通關,預計實體交流活動稍後將恢復,但視像或網上平台,亦為與內地雙向交流提供重要經驗,作為學校領導必須用新思維,結合新常態學習模式,從中推動更有效的國情學習。

對外交流學習應共創共享資源,為兩方教師團隊的共同參與和合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因此校長應帶領團隊審視現行新常態教學下,兩地姊妹學校共同課題,在現有教研課題選取國情相關的課題,研究運用網絡交流的可行性,從而減少「追趕教學進度」的困難。

在構思兩地國情教育交流主題時,確定兩校共同交流課題後,應審視本校老師表現優秀的項目,借助兩校專業優勢,讓師生得到展示所學的機會,例如中文科朗誦成績卓越,可以舉行兩地學生朗誦分享會;兩地學校皆有樂團,則可以舉行兩地音樂欣賞會;在兩地學科教師交流時,可共備教材,舉行師生交流活動。

科技發達,網上平台可讓兩地青年人無間斷地締結友誼。作為學校領導,當應思考對外交流活動持續發展的可行性,特別為未來繼續發展電子平台交流作出準備。因此,校方應利用姊妹學校計劃津貼結合國情學習元素,添置合適的器材,例如航拍機、視像鏡頭、拍攝及攝影器材或收音設備等,以便提升電子設備的聲畫質素,亦可為實體交流作準備。而即使未來恢復了傳統實地交流團,亦可繼續借助電子交流的新平台,創造機會,讓兩校師生分享成功經驗,藉此創設新的交流模式。總括而言,學校領導面對轉變,應以「窮則變,變則通」的態度,發揮對外交流的優勢。

推進姊妹學校交流流程

聯絡姊妹學校

◆ 探討共同課題

◆ 達至共識

確定師生交流課題

◆ 教師研習:課文口語溝通訓練及教材共備

◆ 師生交流課題:網上兩地學生音樂匯演、網上兩地學生口語課程共學、兩地學生演講比賽、STEM兩地科研比賽

創造師生展示平台,分享成功經驗

◆ 音樂樂團與蘇州立達中學、深圳龍華實驗學校進行三校音樂匯演

◆ 與河源崇文學校師生線上觀看大專院校辯論比賽

◆ 兩校師生運用共備教材,一起進行口語溝通課程,完成課程後舉行演講比賽

資源投入,創造新平台

◆ 添置合適器材

◆ 開發校本網絡交流平台

◆ 丁繼聯 培僑書院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副主席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理事由來自中、小學及幼稚園具豐富推廣德育國民教育經驗的教師組成,顧問團由專業人士及學者擔任。協會藉此專欄與市民分享經驗,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