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節玉琮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出土
◆玉海貝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出土
◆太陽神鳥 金沙遺址出土
◆蛙形金箔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出土
◆銅人頭像 商朝 金沙遺址出土

古蜀三星堆文明大家並不陌生,而若將古蜀文物與香港出土文物比對欣賞,會有何發現?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文明後,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另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文物與三星堆文物具有相似性,亦進一步展示了古蜀的璀璨文明。近日,它們跨越千里來到香港,與香港出土的文物「並肩」放置,彼此間顯而易見的相似性,揭開兩地文化同根同源、交流傳播的歷史。◆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圖片由古物古蹟辦事處提供

正於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辦的「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是發展局自去年11月與國家文物局簽訂《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後,首個雙方合作的大型國家級文物展覽。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表示,今次展覽的創新之處,在於罕有地將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與香港出土文物近距離對比展出:「一般展覽中很少將兩地同時期文物放在一起呈現,希望這種做法令觀眾直觀感受彼此文物間奇妙的相似與關聯,深化文化的交流。」

「太陽神鳥」展現高度文明

在開始看展覽之前,古物古蹟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考古保存)吳卓瑩推薦大家留意牆上一幅年代表格,這張表格將中原歷史、蜀地歷史及香港歷史進行比較,拓展了大家熟悉的歷史脈絡:「我們在中學學習中史時,只是學習中原地區的歷史,但並不了解中原歷史進程中,其他地方比如香港的歷史進程是在哪一階段,透過這個表格,我們就可以了解更多。」

今次展覽共有70餘件四川文物遠道而來,其中14件為國家一級文物,以出土文物的材質分為金、銅、玉、石區,其中最重要的國寶級文物「太陽神鳥」金箔飾複製品,呈現四隻神鳥圍繞着太陽光線的畫面,精湛的黃金工藝體現了古蜀的高度文明和重視祭祀的文化。在2001年出土時,這件金箔文物已經皺縮一團,後經考古學家慢慢攤開,才現出它的精美。吳卓瑩介紹:「當時同時出土的金箔製品還有8隻蛙形金箔,因厚度極薄,考古學家猜想原本這些應該都是器物上的貼飾,原本的形態應該是8隻蛙圍繞着太陽神鳥。」

精妙玉器美感永不過時

古代使用禮器,玉璧祭天,玉琮祭地。金沙遺址出土、重達3,918克的四節玉琮,由上佳整玉琢磨而成,共分四節,外方內圓,打磨得異常光滑。其形制帶有明顯的晚商玉琮特色,是數一數二的精品。晚商風格的玉琮,線條硬朗、對稱,即使是如今幾千年後觀賞,也會覺得富有當代的美感。「不少觀眾都以為玉琮是筆筒、花樽狀的,但其實它的上下兩端都是開放串通的,沒有所謂的底座,取『貫穿天地』之意。」吳卓瑩說。

玉器區還可以見到一枚小巧玲瓏的玉海貝,青碧色澤,上有雕刻花紋,精緻逼真。古蜀是盆地,為何會有仿貝殼玉器呢?吳卓瑩說:「這足以見得他們當時已與沿海地區有交流,並且有貿易活動,才會將這罕見、得來不易的海貝作為原型製作出精美的玉器。」據悉,在金沙遺址,僅出土了四粒這樣的玉海貝。

展覽:「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

展期:即日起至3月29日

時間:周一至三、五10:00-18:00,周末及公眾假期10:00-19:00

地點: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