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內地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滬深證交所債券做市業務於2月6日(今日)正式啟動上線。 資料圖片

為推進債券市場發展,滬深證交所債券做市業務於2月6日(今日)正式啟動上線,首批共有12家證券公司參與做市,正式進場提供債券做市服務。◆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

中國證監會指出,推出債券做市業務,一方面有利於降低流動性溢價和債券發行成本,完善交易所債市功能,進一步發揮債市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定價效率,形成能更加準確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債券收益率曲線,為市場定價提供基準參考。債券做市業務是國際市場普遍採用的交易機制,中國銀行間債市做市業務已開展多年。

債券做市商制度是債券交易機制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入做市商為做市債券提供持續報價支持,有助於引導市場合理定價,強化債券市場穩定性,便利投資者交易達成、提升投資意願,提高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效率,也有助於推動重點債券品種形成合理的債券收益率曲線,提供有價值的定價參考,夯實債券市場發展基礎,促進債券產品體系健康發展。這也是交易所持續加強買方市場建設的重要一環。

首批共12家券商參與

據上海證交所官微發布,首批做市商包括安信證券、東方證券(3958.HK)、國泰君安(2611.HK)、國信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招商證券(6099.HK)、中信建投(6066.HK)、中信証券(6030.HK)、財通證券和國金證券12家證券公司。

完善價格發現機制

為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完善價格發現機制,滬深交易所積極推進建立債券做市機制。自2015年公司債券發行制度改革以來,上交所債券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截至2022年12月31日託管量已達15.9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年交易量達到380.2萬億元,吸引了銀行、基金、保險、券商等各類投資者的廣泛參與,為建立做市機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深交所自「股債分離」改革落地以來,深市債券市場同樣運行平穩,市場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去年出台相關規則

2022年1月,上交所發布新債券交易規則,並在其中發布了債券做市業務指引,為債券做市提供了制度基礎。與此同時,深交所在總結借鑒基金、衍生品業務流動性支持機制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並發布《債券交易業務指引第3號——債券做市》及配套指南,規範市場機構有序開展債券做市業務。

滬深交易所均表示,債券做市業務準備工作就緒。近期上交所對擬參加債券做市的證券公司進行了做市技術驗收,並組織證券公司開展債券做市業務專項技術測試。首批做市標的包括利率債券和高等級信用債基準做市品種。

此外,各家做市商還可以自選做市標的。圍繞做市標的,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開發了「上證基準做市國債指數」和「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指數」,並已於2月3日正式發布,指數標的券為上交所基準做市債券。深交所同樣結合債券市場特點引入分層機制,債券做市商可自主選擇作為主做市商為基準做市債券品種提供持續做市服務,也可以選擇作為一般做市商為自選債券品種開展做市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