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位於意大利羅馬的萬神殿建於公元100多年,迄今已近兩千年。 資料圖片
◆ 混凝土俗稱「石屎」,主要由碎石、水泥和水,再加上適當的化學添加劑混合而成。圖為混凝土防浪構件。 資料圖片

我們不時會聽到建築物日久失修,以致混凝土剝落,對住戶以至路人帶來危險。反觀不少古羅馬混凝土建築卻堅固耐用,究竟是為什麼呢?今次就與各位分享一下近期相關的發現。

碎石水泥再加水 硬化形成新建材

古羅馬帝國發展蓬勃,版圖遼闊,古羅馬人也熱衷於興建各種混凝土建築物作不同用途。位於意大利羅馬的萬神殿(Pantheon)於公元100多年重建完成,至今已矗立近兩千年,仍有成千上萬遊客前往參觀;一些古羅馬時代建設的引水道,今天還在為羅馬提供淡水;更有不少混凝土建築用於船塢、水渠,每日面對海浪、污水的衝擊,但仍能保持完整。古羅馬人製造混凝土,是否有什麼秘訣?

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混凝土。混凝土俗稱「石屎」,主要由碎石、水泥和水,再加上適當的化學添加劑混合而成。一般來說,碎石就好比混凝土的骨幹,由大小不一的石塊以至沙粒組成。水泥的主要成分為矽酸鈣,會與水發生化學作用,先是變成黏糊的狀態,然後再慢慢硬化,將附近的碎石連結成堅硬的材料。添加劑則藉由加入其他的化學材料以優化混凝土的特性。

曾以為關鍵是火山灰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古羅馬耐用堅固的混凝土,跟意大利波佐利(Pozzouli)出產的火山灰有關。普遍來說,火山灰的成分會與水泥發生化學作用,增強混凝土的強度、防水度等。古羅馬帝國對波佐利的火山灰極度重視,會將這種重要的材料運往帝國各個角落作建築之用。

估計有加生石灰 高溫促化學作用

一個包括美國、意大利、瑞士等多國研究人員的國際團隊,剛於本年初發表了新的發現。在顯微鏡之下,我們可以看見古羅馬混凝土中充滿石灰碎屑,這些碎屑大約幾毫米大小,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混凝土製作不夠完善的結果。這次的研究,卻發現這些石灰碎屑,原來有修復混凝土的功能。

研究團隊在混凝土樣本表面製造裂縫,再讓水從裂縫中流過。結果兩個星期後發現,依照古羅馬方法製作、充滿石灰碎屑的混凝土樣本,那些裂縫竟然能自行修復,以致水分不能再次流過;用現代方法配製的混凝土之上,卻沒有這種自我修復的現象出現。

研究人員猜想,這些石灰碎屑是混凝土較弱的部分,因此每當混凝土受壓,微小的裂縫會先於這些碎屑部分出現。不過,這些部分的石灰就可以馬上和附近的水分和材料發生作用,產生出新的混凝土將裂縫修補,使得裂縫不會繼續蔓延開去。

研究人員估計,有別於一般使用的熟石灰,古羅馬人在製作混凝土的時候,應該有用到生石灰。較為活躍的生石灰,會在製混凝土的時候產生較高的溫度。如此的高溫有兩個好處:一來一些化學作用只在高溫的環境下才能進行;二來高溫可以加快混凝土中化學作用的進行,讓混凝土更快地形成強度。

混凝土的成分複雜,其中有許多不同的化學作用,因此相關的研究並不容易。所幸今次在多國研究人員的合作之下,增進了我們對混凝土的認識。今次的故事也提醒了我們,現代的技術不一定比古代的優勝:古羅馬的混凝土,正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

◆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