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鳴叫、蜜蜂舞蹈和孔雀開屏,都是我們熟知的動物交流方式,而人類則主要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大家或許會問,這些動物的交流方式與人類的語言之間有什麼不同嗎?儘管動物的交流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但牠們與人類語言有着本質的區別。語言是人類所獨有的,這一觀點已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正是語言的一些重要特徵,使其區別於其他溝通方式,也使得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

沒有邏輯 約定俗成

任意性 (arbitrariness)是人類語言的一大特性。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但某種語言會採用哪一種聲音符號來表達某一概念則是任意的,如粵語中的「馬騮」、 普通話中的「猴子」和英語中的 「monkey」,所指的均為同一種動物,但發音完全不同。這種聲音符號和語義的對應關係在具體語言中是確定的,但通常並沒有邏輯基礎(擬聲詞等特殊詞類除外),而是由使用該語言的人約定俗成的。

同時,人類語言不會受到時空限制(displacement),可以用於探討任何時間和空間,如上個世紀發生在大洋彼岸的事件,甚至可以討論並不存在的時空,比如未來的世界或者科幻作品中虛構出來的世界。

至於其他動物的溝通,則往往是實時的,是對當下刺激的直接反應,如見到天敵時的警告聲,只會在發現天敵時才會出現,而不能在事前或者事後發出,在其他場合下,我們都不會聽到動物發出的警告聲。

語言的創造性(creativity)和能產性(productivity),也使語言跟其他交流方式區分開來。具體而言,人們可以運用的語言材料(即語言符號)是有限的,而每一種語言所使用的組合語言符號的手段(即語言規則)也同樣是有限的,但人們卻可以憑藉有限的語言材料和語言規則,創造出無限的語言。

首先,人們的語言通常不是對其他人說過的話的簡單模仿,而是由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句子,甚至人們說出來的話大部分都是全新的;另外,一個句子所使用的材料可以無限添加,句子可以無限加長,並且語言可以表達的意義也沒有上限。其他溝通系統,則明顯不具備這些特徵,僅能在一定場合下表達有限的意義,通常不會添加新的意義,屬於封閉的系統。

語言具備的這些重要特徵,使人類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過其他動物。語言的奧秘,也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至今仍然無法真正學會人類語言。

作者:楊一可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