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農曆新年最受歡迎的人物一定是財神,至於每年初市民最關注的議題,莫過於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香港經過三年疫情,去年底疫情受控,逐步解除防疫措施,香港與內地、海外穩步有序推進復常通關,經濟社會重新啟動,市道恢復暢旺。疫情令香港經濟民生受到嚴重影響,隨着復常加快,香港一定要爭分奪秒,把握與內地通關的巨大機遇招商引才,追回失去的時間和機遇,為香港由治及興增添更強勁動能。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香港進入「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新階段。特區政府已就增強發展動能,積極推出一系列新措施。但也要看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環球經濟需求低迷,政府收入縮減;國際燃料價格飆升,導致本港加風四起;與鄰近地區競爭激烈,對本港構成搶企業、搶人才的壓力。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有中央堅定不移的支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香港謀發展、為市民謀幸福,香港由治及興不可逆轉。

預算案需推針對性措施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重大轉折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作用更顯重要,財政預算案更需要推出針對性措施振興經濟、紓解民困。有意見認為,目前政府財赤嚴重,擔心未必有足夠財政能力推出太多刺激經濟措施。雖然基本法規定要審慎理財,但也要視乎社會的實際情況科學決策。觀乎過去幾年的公共財政狀況,出現財赤除了因稅收減少,主要原因就是動用逾千億元用於防疫措施,這些措施為抗疫紓因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着香港走向復常,防疫開支在新一年必然大幅下降,加上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兩地復常通關帶來的刺激效應,在旅遊、消費重新活躍帶動下,相信稅收會比疫情期間增加。香港經濟發展基本面向好,財赤只是暫時性,不必過分擔心。相反,更值得關注的是,如何把握復常機遇、加快提振經濟的步伐。

民建聯就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針對加快復常、解民困抗通脹、扶助企業、進一步增強本港競爭力提出多項建議,當中一次性紓困措施,涉及的公共開支及政府少收的收入合共超過800億元。政府在2021年及2022年抗疫期間,為刺激消費市道,先後向市民派發電子消費券5,000元及1萬元,有助繼續支持本地消費、刺激需求和穩住市場信心。對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民建聯建議政府再推不少於5,000元電子消費券,讓市民可繼續使用,以支持零售市道,紓緩市民負擔。另外建議提高子女免稅額,將子女免稅額由目前120,000元提高至132,000元,與個人基本免稅額看齊,而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即為264,000元,以加大力度鼓勵市民生育,培育更多新生代。

通脹持續升溫,預料是拖慢香港經濟復甦的一大挑戰,當中電費大幅上升,影響商業活動,加重基層家庭負擔。因此,建議增加電費補貼及延長計劃年期。鑒於國際燃料價格攀升的形勢,短期內不變,電費加幅只會擴大,政府需進一步延長電費補貼計劃及電費紓緩計劃,同時提高兩者的補貼金額,令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每月享受的補貼金額,由目前130元增至180元,並在計劃到期之後再延續多一年,以減低因電費加價對有關住戶帶來的負擔。

做好人力資源配套

部分行業出現人手短缺,為免因此而影響行業復甦、妨礙本港經濟重振,政府應在疫後的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中,主動檢視不同行業的人力供求情況,根據推算結果為人手短缺的工種制訂短中長期的人力發展政策。另外,政府應制訂「人力供應短缺」清單,規劃哪些行業應引入人才,哪些應加強本地培訓。

政府還應主動與本港的大學合作,以便各專上院校根據本港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設計課程方面、釐定學額更切合實際,培養本港經濟發展所需人才,提升年輕人的就業能力。

香港疫後重振,曙光再現。社會各界萬眾同心,堅定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目標,支持政府綜合施策,多管齊下,任何困難都可迎刃而解,香港定能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