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恒 立法會議員

兩地人員流動日漸頻繁,選擇到內地城市退休定居的港人也越來越多,跨境醫療有一定需求基礎。有聲音認為,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應擴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

內地各省市有不少一流的診所及三甲醫院,但目前「醫療券」僅可應用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預防性護理服務、治療和復康性服務。醫務衞生局回覆我的信件中指出,就擴大「醫療券」使用範圍一事,特區政府需謹慎考慮有效監管的問題,並會總結在港大深圳醫院的經驗再作考慮。

內地與本港醫院的營運模式有異,要馬上找到與港大深圳醫院有相若質素及規模的機構有一定難度。當局可以先從部分醫療服務着手,在審視內地政府或私人醫療機構後,將「醫療券」支援範圍擴大至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甚至是福建廈門市及泉州市合資格機構的普通科門診及家庭醫生,而港大深圳醫院可繼續提供現有的醫療服務,讓身處內地的港人有更多選擇。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會在本年內推出藍圖,透過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基層醫療系統樞紐,系統性改革本港醫療體制,強化地區為本及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基層醫療是個人及家庭健康首個接觸點,能助市民及早發現病情,及早治療。擴展「醫療券」在內地適用範圍正好與基層醫療概念脗合,能更便捷地為身處不同內地城市的港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作出最適切的預防及治療。

另一方面,為了讓跨境醫療能切實協助港人,特區政府應善用科技及大數據,讓電子病歷跨境互通。現時的「醫健通」平台,為全港市民建立免費和終身的電子健康紀錄,成為貫通公私營醫療體系的骨幹系統,但並未發展至可以跨境使用。

目前在病人授權之下,病人可按意願將「醫健通」紀錄轉交港大深圳醫院,但相關紀錄只有病人住院、藥物及檢查報告,並沒有門診及磁力共振掃描等醫療紀錄,港大深圳醫院亦無法直接登入本港「醫健通」系統。港大深圳醫院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在病人授權下,使用「醫健通」系統,推動電子病歷紀錄跨境使用。

國家發展機遇無窮,單是長期居住在廣東省的港人就有50多萬名,我希望特區政府能盡快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以保障港人在內地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讓他們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享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