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藍松山)2023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昨日舉行。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檢閱香港警察儀仗隊後發表演說,他指司法機構必須與時俱進,而司法機構正積極探討的措施,包括最快於今年內在某些法庭現場直播審案情況,以及考慮訂定目標時間表,規定所有有法律代表的訴訟人,除非在特定的情況下另有豁免,否則必須以電子形式進行訴訟,達至以電子平台成為主要訴訟系統的最終目標。
張舉能在演說時從三方面闡述了司法機構的主要職能,包括司法機構的首要角色在於維護法治,以及嚴格依照法律執行司法工作;維護基本權利;以及在普通法制度下制定法律的職能。他指出,法院的職能不是制定公共政策或作出政治決定。
他又指,法庭的判決有時無可避免地會產生政治影響,但這並不意味法庭在裁斷爭議時所作的是政治決定,或以政治而非法律作判決,更不代表法庭在政治上介入制定或廢除任何政府政策的事宜。
他表示,司法機構必須保持為一個現代並與時俱進的司法機關,這是維持公眾對法院信心的重要一面。未來正積極探討兩項措施,第一項是現場直播選定的司法程序,他已決定在司法機構成立工作小組,由一名資深法官擔任主席,就現場直播法庭程序方面的指導原則及施行細節進行研究,以期若情況合理可行,於今年內至少就部分法庭程序或於某些法院級別推行現場直播。
擬規定所有訴訟人須以電子形式訴訟
第二項正在考慮的措施是關於資訊科技策略計劃。他提到,司法機構去年已分階段推出電子訴訟系統,未來會繼續提供支援服務和加強推廣,以提高使用率。他認為,現在是合適時間為推動邁向電子訴訟的目標跨出更大一步。為達至以電子平台成為主要訴訟系統的最終目標,司法機構正考慮訂定目標時間表,例如以新系統有關部分推出後3年至5年為期限,規定所有有法律代表的訴訟人,除非在特定的情況下另有豁免,否則必須以電子形式進行訴訟。
他表示,深信在現今的數碼年代,這是實現訴訟模式現代化的重要策略方向。「畢竟,現代化的司法機關除了必須享有司法獨立、不偏不倚,還要具效率及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