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狸老竇最近有個新感悟:很多人會在微信裏每天清晨和親朋道一句「早上好」。狸老竇認為,在疫情期間,這種網絡守望也是另一種心靈「特效藥」。對此,小狸觀察了一下,發現這種「微信早上好」大多存在於正能量滿滿的中老年家族群,而年輕人的朋友群相對鮮見——畢竟,狐朋狗友們混在一起就是為了吹水擺爛的,若有哪個天天鬥志昂揚吹響起床號,那風格確是有些違和。 

但狸老竇的感悟卻引發了小狸另一個興趣:都是華人,問早的語言卻各有不同,頗有趣味。比如,普通話的標準問候是「早上好」,這不僅出現在微信群,還出現在電台、電視台等公眾媒體上。從新聞播音員到都市電視劇,都經常會聽到這3個字,同樣衍生出的還有「下午好」、「晚上好」等。 

與「早上好」結構和語義都頗為相近的便是「早安」,這也是台灣人民最常用的晨間問候語。同樣,還有「午安」和「晚安」,但就沒有「晚上安」,且「晚安」的意思亦和「晚上好」略有不同了——「晚上好」常為開場白,「晚安」卻多為結束語;「晚上好」一般用於官方,「晚安」則適用普羅大眾。 

而「早安」和「早上好」最大的區別大概還是在雅俗之分和文化趨近上。「早安」本已算舶來語,「早上好」更是新話。傳統漢語中沒有「早安」,也沒有「早上好」,就是連「早上」這個詞的表述都不盡相同。例如唐代常建在《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中所謂「清晨入古寺」中的「清晨」二字,雖與「早上」庶幾近之,但起碼還是有文白之分。實際上,古人對「早上」的雅稱還有很多,包括寅時、平旦、黎明、日旦等等。至於晨間問候,古人似無常見的專有用語,但見面道「安」卻是古禮,包括問安、請安等。以此所見,「早安」雖不是地道中文,但卻保留了古漢語的文雅,而「早上好」就更口語和現代一些了。 

說到古漢語,就必須要提及粵語。這個被北方人常年戲稱為「鳥語」的語言,實際上卻傳承了最多正宗的古漢語——所以到底誰是鳥還真不一定。而粵語的早間問候實在是很妙——直接叫「早晨」,據說是「晨」通「辰」,古代辰時指早上7點到9點,同時省略了「安好」二字,完整應為「早辰安好」(不可考)。至於為何會省略後面二字,而不是簡稱為「早安」,有一說是因為粵語發音連讀這二字會非常吃力。至於又為何會省略,又一說是因為粵語以古語為基礎,習慣簡潔文雅。這讓小狸想起經典的粵語俚語「得閒飲茶」,不說引申義為何,只說字面意思,翻譯成普通話就是「有空一起出來吃飯聊天」。這其中,「得閒」和「飲」都是古漢語,唐寅的《桃花庵歌》中就曾提到「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至於「飲」字在古文中就更加常見了。其他的粵語常用古語還包括「食」(吃)、「企」(站)、「睇」(看)、「頸」(脖子)、「翼」(翅膀)等等。這又讓小狸想起了乾隆爺的貓,叫飛睇。 

早間N種好,各有各好,不用爭高下,重點是多元才能豐富有趣。就好比,飛睇很帥,咪咪也不錯,但如果10隻貓裏10隻都叫咪咪,那就既不帥又很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