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揚參與「香港滅蟲研究行動組」,親身到基層家庭參與滅蟲工作。
◆周鴻揚眼見罕見病患者難以得到適切支援,故招募義務團隊並出書以喚起社會大眾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注。
◆梁順華工作之餘,積極關注傷病者的身心靈健康。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Aimé Girimana(左)一直積極支援在港難民及尋求庇護人士。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出書輯錄17名病人生命故事 中大生獲嘉許

香港紅十字會「香港人道年獎」昨日舉行頒獎禮,嘉許7名得獎者無私的救助行為,最年輕的得獎者是仍在大學修讀護士課程的周鴻揚。他特別關顧社會上被人遺忘及忽略的人群,眼見罕見病患者難得到適切支援,故招募大學生組成義務團隊支援患者,並出版書籍訴說罕見病患者的故事,以喚起社會大眾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注。同時,出身基層的他深明蟲患對板間房住戶的困擾,參與滅蟲隊走入板間房及劏房,殺滅木虱蟲患讓住戶有覺好瞓。◆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今年「香港人道年獎」主題是「暗處有光·全賴有你」,5位來自不同界別人士獲得「香港人道年獎」,兩名年輕人則獲頒「香港人道新力量」。香港紅十字會主席蔡永忠在典禮上讚揚各得獎者無私付出,為人道工作出力,「7位獲獎者在本地以至世界一直默默耕耘,幫助被遺忘的人。」他希望得獎者的故事能啟發更多人,「只要每人都願意多行一步,人道工作就會不斷向前發展。」

獲「香港人道新力量」獎項的周鴻揚,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護士課程。他發現有部分健康議題缺乏社會關注,受影響人士難得到適切支援,故2018年起便積極參與小眾議題如蟲患及罕見病的公眾教育工作,並主動招募大學生組成義務團隊參與「罕真人圖書計劃」,記錄17名罕見病病人的生命故事,出版成書喚起更多人關注罕見病患者狀況。

「怪病」纏身 煥發助人精神

他表示,關注罕見病病人源於自己的切身經驗:他念中學時發現自己胸部硬化凸起,驗出是組織增生,「也沒有特別治療,男性胸部是不應該凸起的,這樣很奇怪。」雖然「怪病」纏身,但他沒有自怨自艾,還不斷伸手協助不少別人眼中的「異類」,「大學二年班時我認識一名患罕見病而半邊臉爛了,且失去一隻耳朵的同學,後來我們成為朋友,我理解他的苦況,所以開始關注罕見病病人。」

自此,周鴻揚積極參與罕見病的公眾教育工作,希望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在記錄罕見病病人故事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些人的生活非常困難與無助,「我從來未有想過有些人的生活過得如此困難,卻又如此堅強,希望透過這些生命的故事,令大家明白患者的需要,對他們多一份包容與支持。」

身同感受 為基層戶除蟲

為幫助基層家庭滅蟲,他又參與了「香港滅蟲研究行動組」,親身到基層家庭滅蟲,「劏房、板間房的環境惡劣,黑暗、潮濕、空氣不暢非常容易產生蟲患,一隻虱被帶入屋就可迅速繁衍四五百隻,居民常常被蟲咬到徹夜難眠,身體健康受到好大影響。」

他表示,參與滅蟲工作的契機是4年前曾看到一張圖片,內容是一隻被木虱咬爛的手,「同樣出身於基層的我,明白蟲患困擾着無數基層家庭」,他形容到基層家庭滅蟲是一件艱難的事,「首先是蟲太多,一間房有成百上千隻蟲,團隊好多人都很害怕,最後只剩下4個人堅守,其次是我們進行滅蟲時不能穿上防護衣,因為穿了防護衣就會引起注意,其他人會知道這間房出現衞生問題,如果讓這些住板間房、劏房戶的房東知道,他們(租客)會被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