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木
在許多香港人眼裏,寶安的知名度比深圳都要高。除了歷史地理因素,主要還是因為寶安機場和沙井生蠔。
講寶安的故事,有很多種打開方式。30年前,1993年元旦節,深圳市寶安區正式掛牌成立。不過,寶安建區雖然只有30年,建縣卻已近1,700年。據載,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析南海郡東部置東官郡,下轄六縣,寶安是其中之一,且為郡治所在地。寶安縣歷數度拆併、更名和廢立,直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東莞縣一分為二,單設新安縣。新安縣是為開放海禁、加強海防和海上貿易而設,轄地三千餘平方公里。後來,三分之一的轄地被英國割讓和強租,構成今天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三分之二仍為新安縣,1914年復稱寶安縣,成為今天的深圳經濟特區。
珠江是條大河,鳳凰山是座小山,站在小山上看大河,便是今日寶安。鳳凰山位於珠江口東岸,半月形山脊呈東北—西南走向,山勢平緩,植被豐茂,人文厚重,素有「寶安第一山」之稱。立足山巔,極目鳥瞰,深圳城市重心西移跡象赫然可見。隨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大擴容,順珠江而上,航空新城、會展新城、海洋新城幾大片區依次呈現,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
三大新城,構成了寶安區城市建設的點睛之筆。在這幾大新城片區中,以航空新城最成熟,也最為人熟知。1991年深圳機場通航,原名黃田機場,2001年改名寶安國際機場,現為「世界十大美麗機場」之一,吞吐量全國排名第五。對香港人來說,寶安機場是深圳的名片,也是他們借道深圳飛往全國各地的中轉站。
寶安機場位於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的連接線上,而前海和南沙正着力打造成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前海着眼於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南沙着眼於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寶安機場勢必成為兩大合作區各方面要素流動的樞紐。
香港作為亞太地區著名國際航空樞紐,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引領作用。寶安國際機場近水樓台,與香港國際機場合作空間廣闊。無論是機場業務拓展、空域管理,還是臨空經濟發展,無論是飛機租賃、股權融資,還是航空管理培訓,兩大機場都可以開展深度合作。這樣的合作一旦全方位展開,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將誕生一座真正名震天下的航空新城。
除了航空新城,另外兩大新城的發展也已初見端倪,同樣與香港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會展經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發展的強勁後盾。長期以來,香港作為中西方「超級聯繫人」,在發展會展經濟方面闖出了很大的名頭。可惜,2019年修例風波和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使香港會展業遭受重創。但是人才還在,管理還在,經驗還在,而從特區政府、立法會和社會各界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港深合作願望,此情此勢,寶安打造會展新城,正是取經和「撿漏」的好時機。
新安縣因海而生,香港是海洋貿易時代的產物,深圳也在努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香港作為資深國際航運中心,在船舶註冊、融資及管理、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方面的專業服務能力領先全球。2020年,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宣布將香港列為繼倫敦、紐約、新加坡之後第四個指定仲裁地,表明香港已躋身世界頂級海事仲裁中心之列,展現了巨大的國際合作空間。隨着《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出台,海洋經濟對深圳經濟的貢獻度可望提升,海洋文化對深圳城市形象的模鑄功能也將激活,國際合作是大勢所趨。深港海洋合作方興未艾,海洋新城大有可為。
寶安三大新城建設,使深港合作呈現出海陸空立體推進之勢。當然,深港合作不止於產業互動,還有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涉及方方面面,這裏只講講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寶安傳統特產沙井生蠔。
「薄宦遊海鄉,雅聞歸靖蠔。」這是一首名《食蠔》的排律詩首聯,據說出自北宋詩人梅堯臣。詩中提到的歸靖,就是今天的寶安區沙井街道一帶。沙井以西的珠江水域古稱合瀾海,鹹淡水交匯,硅藻類浮游生物豐富,適合生蠔(牡蠣)生長。沙井人從宋代開始在這裏的灘塗插杆養蠔,是史料記載最早的人工養蠔作業。隨着養蠔產業擴大,清代沙井蠔民在前海、后海也開闢了蠔田,並與元朗流浮山蠔民建立了相對固定的合作關係。
中國海岸線曲折綿長,從北到南分布着種類多樣的牡蠣種群。其中,廣東、廣西和海南養殖的牡蠣統稱「香港牡蠣」,源於沙井生蠔,俗稱「白肉」、「大蠔」,約佔全國牡蠣總產量的五分之一。牡蠣營養好,味道鮮美獨特,製作方法多樣。可以刺身,可以乾煸,可以清蒸,可以燒烤,也可以涮火鍋,還有蠔油生菜,蠔油拌麵,甚至製成功能飲料和保健藥品。如此味覺體驗,是深港兩地居民的天然紐帶。
香港人、深圳人,其實都是寶安人(新安人)。這一地理淵源和歷史脈絡,構成了深港兩地交流合作的強大心理基礎。今年恰逢新安縣建制450周年,可以抓住這個時機,採取多種方式,喚醒深港雙城山水相依、文脈相通、親緣相襲的歷史認同,促進兩地融合發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寶安濱海文化公園裏新近落成的摩天輪是深圳地標建築,名「灣區之光」。深港雙城記憶,正被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光照亮,發展潛力深不可測。歷史會告訴未來,不由想起好友鄧康延的詩句:
因為香港的驚世絕倫
轉彎的時代伴生了深圳
曾經幾十萬逃港如蟻
而後幾百萬飛鳥闖深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