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居住在廣州番禺區的曾女士對粵港恢復正常通關高度關注,她此前供職於廣州一家大型醫院,因為工作關係,自2015年起,她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去一兩次香港,結交了很多在港的僑友和香港同行。
「我住在廣州南站所在的番禺區,特別是廣深港高鐵開通之後,對我往來粵港兩地非常方便。」曾女士說,以交通工具看,從旅遊大巴到廣九直通車,再到廣深港高鐵,她見證了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的形成。
因為疫情,她赴港之旅中斷了3年,特別想念那些在港的朋友們。通關後,會盡快赴港,和這些老朋友坐一坐,聊一聊。
目前,曾女士已經從醫院離職,開啟了創業之路。因為有國外留學經歷,又對香港比較熟悉,接下來,她的創業將聚焦粵港兩地。一方面,她會拓展康養醫療旅遊領域的機會,繼續對接香港的資源,把廣州等地的一些特色優勢醫療資源,推介給香港同胞以及海外僑友。一方面,利用香港鏈接全球外貿資源的優勢,尋找一些新的跨境貿易機遇。
她也十分理解特區政府有關48小時核檢陰性等過關要求。比如,香港的長者佔比較大,在現階段內地感染高發的情況下,對於內地入境人員開展一些必要的檢測,也合情合理。
作為「老廣」,周女士亦對香港保持美好的印象。此前,她多次與家人自由行赴港,不少景區、街巷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同時,之前前往台灣、東南亞等地區旅遊,她亦經常借道香港,享受了香港便利的航空服務。周女士說,她會第一時間續簽港澳通行證,和家人開啟新的赴港之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