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內設有剖驗套間用作處理驗屍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法醫學大樓可以擺放830具遺體,大約是富山殮房的三倍。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衞生署早前重置富山公眾殮房並易名為「新界(沙田)法醫學大樓」,遺體儲存量增加逾三倍至830具,也是首間設有電腦掃描室的公眾殮房。昨日,署方安排傳媒參觀大樓,衞生署法醫科主任顧問醫生潘偉明表示,新冠疫情肆虐下,去年全年殮房處理約1.4萬具遺體,按年增加四成,近期新冠及流感疫情升溫,殮房每日接收的遺體數目,由平日的30具增至50具。基於市民大多避忌在新春前後辦喪禮,估計農曆新年期間的遺體儲存量會增多,但他相信新大樓及其他殮房足以應付高峰期。◆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疫情升溫 殮房遺體日收量增20具

法醫學大樓的遺體儲存容量達830具,較原富山公眾殮房多三倍。潘偉明表示,現時全港的公眾殮房連同新法醫學大樓的儲藏量,合共可提供約2,200具遺體的儲存空間,其中新法醫學大樓現正儲存約400具遺體,以分流其他殮房的壓力。本月初與上月初相比,全港殮房增加約300具遺體,「以前一日大概收30具遺體,現在一日收50具遺體。」

此外,由於市民忌諱在新年期間處理「白事」,遺體只好暫時安放在殮房,導致殮房壓力增加。他解釋,由遺體接收到發放需約20多天的時間,雖然接收及解剖等過程僅需兩三日時間,惟因家屬需時申請火化,大多需排期約一兩周,若家屬延後舉行喪禮,遺體逗留在殮房的時間就會持續上升。不過,他認為目前的情況並非嚴重,相信新落成的大樓啟用後足以應付農曆新年後高峰期。

遺體量若增 重啟九龍殮房

被問到會否擔心去年第五波疫情期間殮房擠滿的事件重演,他指出,當時高峰期一日平均接收近100具遺體,公眾殮房服務不敷應用,需要動用空地的冷凍貨櫃儲放遺體。若未來再有突發情況導致遺體量大增,衞生署將重啟舊九龍公眾殮房,以及加入冷凍貨櫃、雙層手推車等,可存放多3,000具遺體,連同殮房及部分停用殮房的儲存量合共最多可提供約5,000多具遺體儲存空間。現時法醫學大樓附近只保留部分冷凍貨櫃,雖然已插上電源,但暫時未啟用。

談到法醫人手的需求,潘偉明表示,現時法醫人手需求同樣上升,目前全港有16名法醫,另有3名空缺。他同意近年因有法醫移居海外,及調到其他部門而導致人手流失增加,加上不少病理學醫生會到醫管局工作,招聘人手時遇到困難。

目前,3間隸屬衞生署的公眾殮房,包括富山公眾殮房、葵涌公眾殮房和域多利亞公眾殮房,是法醫科專門設施,負責為須按《死因裁判官條例》向死因裁判官作出呈報的死亡個案遺體進行法醫學檢驗。在新界(沙田)法醫學大樓啟用後,富山公眾殮房將於本月7日起正式停止運作。

此外,政府正籌劃重置堅尼地城域多利亞公眾殮房,以應付日漸增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