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鋪設污水渠後,人員需要使用三維激光測繪儀進行測量工作,以便擬製完工圖則,協助工程團隊規劃及審視污水渠的位置和走線,以便日後的維修及再發展之用。譚子豪表示,團隊過往使用的定點式三維激光測繪儀,短短十米距離的村渠就要於不同位置「開鏡」數次,花約一小時才可完成掃描工作。由於有部分村路屬單程路,若長時間封路,會對村民出入帶來不便,團隊遂於今年6月首度引入可攜式三維激光測繪儀,同樣距離只消約30秒即可完成掃描,並可以即時在平板電腦審視所測繪的初步圖像,加快工程建造時間。

「我們做完村渠後要做測量,就是有個紀錄,包括每一條做好的喉、污水井等等……從而得知條渠做了幾深、幾闊,條坑開了幾闊、幾深等等。」譚子豪表示,從事相關測量工作往往需要「封陣」,「眼前睇到三腳架上面的就是一部(定點式)測繪儀,當照完一個位置之後,要在附近再開一次鏡,一條坑可能要開四五次鏡,才取得整段、完整的雲端數據。」

可攜式激光儀 收料上雲睇通睇透

當日在馬游塘村正進行測量工作的路段大約十米,譚子豪指出,每個位置約需定點15分鐘,數次開鏡加起來就約需一小時。「一小時對部分路段來說未必很大問題,但村裏有不少單程路,一『封陣』就等於封晒成條路。」

他強調,這類測量工作一旦開始就不能中斷,「譬如有位老婆婆真的必須過去,我們一封板的話,變相之後出來的影像就睇不到條污水渠,只會見到上面有塊膠板或鐵板,於是就要重新再做一次。」

為平衡市民生活及工程所需,署方遂引進可攜式三維激光測繪儀,「人手可以拎住儀器,一路行一路照,可以短時間內收集所需的雲端數據,免卻多次『開鏡』的步驟。」同樣的十米距離,新機器只消約30秒即可完成,從而有助大幅減少「封陣」時間,「它亦可以即時回傳到平板電腦,看到人員行的路線,以及掃描目標的一個初步影像。」

譚子豪指出,有關影像長遠而言亦有助署方更有效率地進行資產管理,「譬如我們將來去另一條村做其他發展,如果有這些3D圖像幫助,無論是規劃時間、跟村民協調或施工情況等,都可有更多準確的資訊,方便日後的工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