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老師」或「無言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稱為老師,意為捐獻者用自己的身體為醫學和科學作出了貢獻。現時,全球不少醫學院的解剖課都會設有紀念儀式或感恩會,以對「大體老師」表示敬意。在英國,更有一名30歲罕見癌症患者奉獻身體拍成一部解剖紀錄片《我的屍體》,讓受眾通過觀看真實的解剖更了解癌症。

耶魯醫學院的解剖學學生本月初便聚首一堂,參加一年一度的感恩會。感恩會開始時,同學與教師首先進行默哀。然後,外科副教授斯圖爾特發表題目為「我是誰?」的演說,他提到其中一名捐贈者生前為學生留下一段話:「我今年88歲,是一名醫生。是的,我很清楚在這實驗室裏什麼事情會在我身上發生,但我也知道這事件對你們來說是何等重要。」

學生組織成員黛安指出,解剖實習對同學了解人體的運作尤其重要,同時它提醒同學們醫學的人性,因這種人性可能會隨着臨床、書本及研究工作而逐漸失去。「不僅要反思捐贈者的人性,還要反思我們將在餘生面對的病患者的人性。」

突破性紀錄片《我的屍體》

生於英國的托尼(圖)於30歲時患上罕有的淚腺癌,她希望死後將自己的身體獻給科學,讓解剖學者進行研究,從而造福人群。其父傑森稱,「不論生與死,托尼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

傑森與妻子決心執行女兒的遺願,允許一支解剖學團隊將女兒的身體解剖,並拍攝成一部突破性紀錄片《我的屍體》。托尼的故事將與全國分享,觀眾將了解她的生命與死亡,並會看到前所未有的場面:她的身體被剖開。

傑森夫婦表示,雖然影片會令人不安,但目的是希望觀眾可從中了解癌症,同時幫助研究員建立癌症發展的時間表,長遠改善人類生活。「我們在觀看片段時比想像中容易接受,因片中的屍體看起來不像托尼,我們可以在心理上得到調節,與女兒死亡的事實保持距離。」 ◆綜合報道